前面,介紹了隋和唐五代的社會情況,和文學的概貌,從這篇開始,我具體的談談隋唐五代的文學。
01第一個問題是隋代的文學
隋代文學齊梁形式主義詩風仍占主導,但前后期有別。隋文帝時,文學受北方文化影響比較深。隋文帝意識到政治與文化、文學的內在聯系,改變文風,給隋代文學帶來了中興之希望,一些作家寫出了剛健質樸的出塞之作。
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從建國到亡國,僅僅三十來年,總的情況是齊梁的形式主義文風還占著主導,但隋朝的前期和后期還是有區別的。
在隋文帝統治的時期,文學受北方文化的影響比較深,在國家重歸統一的政治局面下,隋文帝逐漸意識到政治與文化、文學的內在關系,于是他也有意識的著手改變文風。
一,是發布召令,頒行全國,提出要求,從今以后,公私文函,定于實錄,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得欺瞞。
這就是有意識的去提倡務實文學,并且還采取了一些措施,懲罰那些華麗浮艷之作。在六朝誰能寫宮體詩,誰能寫駢體文,誰的馬屁拍得好,誰就可以受到重視,可以當大官,是要受到褒獎的。
而到了隋文帝時,誰再寫駢體文,是要受到處罰的,盡管已經明令全國,但有些人仍執迷不悟,積重難返,比如當時的一個刺史給朝廷上奏章還用駢體文,結果就受到了嚴厲的處罰。
這就是說,他想通過行政命令的辦法,來改變文風。
當時有一個監察御史,給隋文帝上書,是猛烈抨擊六朝的駢體文的,隋文帝看后,將此上書批發全國,號召學習。
說,“六朝的文學把儒家的道理都拋棄了,而文章中講的都是佛道的這種異端學說,講的都不是大道理,而是玄虛的一些小道理,光在藝術形式上下功夫,文章寫的很多,無非是風花雪夜,而朝廷和社會風氣都是如此了,社會風氣是誰能寫這樣的文章,誰就是高明,朝廷呢,誰能寫這樣的文章,誰就可以做官。
既然有名利可圖,那上下一氣,人們當然就趨之若鶩了。”
這種批評,應該很準確的打中了駢體文的要害。當然了,這篇文章的態度對駢體文的全盤否定,說明作者本人也是對文學知之不多,但是他對六朝駢體文的批判,確實是非常尖銳的,很容易擊中要害的。
隋文帝的這些舉措,給隋代文學帶來了一線希望,所以在這種背景之下,文學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好的苗頭,有一些作家寫出了比較剛健質樸的從軍出塞之作。
這個時期的邊塞詩人大放光芒,比如以武功著稱的開國英雄楊素,他的著名的詩《出塞》,景物描寫,寫的是荒涼蕭瑟,但是境界開闊,氣勢宏邁。
《出塞二首·其二》楊素
漢虜未和親,憂國不憂身。
握手河梁上,窮涯北海濱。
據鞍獨懷古,慷慨感良臣。
歷覽多舊跡,風日慘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絕四鄰。
樹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陰山苦霧辰。
雁飛南入漢,水流西咽秦。
風霜久行役,河朔備艱辛。
薄暮邊聲起,空飛胡騎塵。
這在隋朝來說,應該是新的風格。
02隋朝最著名的詩人是薛道衡
他的代表作是《昔昔鹽》,從內容來說,是寫男女相思之情,但是呢,在這首詩里面,纏綿悱惻的情調之中,特別表現了一種真摯深切的情味。
《昔昔鹽》: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
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
關山別蕩子,風月守空閨。
恒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
盤龍隨鏡隱,彩鳳逐帷低。
飛魂同夜鵲,倦寢憶晨雞。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
一去無消息,那能惜馬蹄。
這和六朝的寫男女之情的詩比較,還是有所區別的。
從形式上來說,雖然還沒有擺脫六朝的風氣,還用了很多華麗的詞藻,但是語言華美而流暢,詩風非常的細膩,同時有一種清新之感。
這在一定程度上詩歌,由六朝的齊梁詩風,向一種新詩風的過度,也就是說舊的殘余還明顯的存在,但是新的因素也已顯現,所以這樣的詩歌,應該說對初唐四杰那還是很有影響的。
他的一首小詩,五言絕句叫《人日思歸》,這是歷來傳統的名著了,觸景生情,是委婉含蓄而又淋漓盡致地把自己的濃重的思鄉之情表現出來了。
《人日思歸》: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所以,在詩歌的意境和風格方面,對唐詩有很大的影響。
其它的,像他的邊塞詩《豫章行》、《出塞》等也頗有影響。
所以,薛道衡是隋朝最著名的一位詩人,他的這些詩歌特別是邊塞詩,不僅體現出了邊塞詩的思想品位,而且在格調上,在情韻方面,都對盛唐邊塞詩產生了影響。
《豫章行》:
江南地遠接閩甌,山東英妙屢經游。
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
楓葉朝飛向京洛,文魚夜過歷吳洲。
君行遠度茱萸嶺,妾住長依明月樓。
樓中愁思不開嚬,始復臨窻望早春。
鴛鴦水上萍初合,鳴鶴園中花并新。
空憶常時角枕處,無復前日畫眉人。
照骨金環誰用許,見膽明鏡自生塵。
蕩子從來好留滯,況復關山遠迢遞。
當學織女嫁牽牛,莫作姮娥叛夫壻。
偏訝思君無限極,欲罷欲忘還復憶。
愿作王母三青鳥,飛去飛來傳消息。
豐城雙劍昔曾離,經年累月復相隨。
不畏將軍成久別,只恐封侯心更移。
《出塞一》:
高秋白露團,上將出長安。
塵沙塞下暗,風月隴頭寒。
轉蓬隨馬足,飛霜落劍端。
凝云迷代郡,流水凍桑干。
烽微桔槔遠,橋峻轆轤難。
從軍多惡少,召募盡材官。
伏堤時臥鼓,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頓,長坂納呼韓。
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
還嗤傅介子,辛苦刺樓蘭。
還有一位詩人,盧思道,把軍旅生活和相思之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詩歌也寫是清麗流暢,這些的詩對初唐時期的七言歌行,應該說也是很有影響了。
《從軍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艮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這是在文帝時期,由于他的大力提倡,應該說作家在思想上和風格上發生了一些好的變化,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但是,好景不長,好了傷疤忘了疼,隋后期,隋煬帝之后,應該說詩風又向六朝回歸,文帝時期剛出現的好的火苗,又熄滅了。
隋煬帝時,受南方文化特別是齊梁文學影響較深,在隋煬帝帶動下,六朝的色情文學又泛濫文壇。
隋煬時期,文化文學受南方特別是齊梁文學的影響較深,再加上他的荒淫殘暴,喜歡別人歌功訟德,再加上他本人也是一名詩文家,他的代表作《江都宮樂歌》,基本上是六朝宮體詩的格局了,由于他的帶動,他身邊的一群幫閑文人,也是跟著這種風格創作,所以六朝的這種形式主義,唯美主義,特別是色情文學又開始泛濫文壇。
當然,在這批人中,宮體詩人中成就比較好的,是一位三朝元老虞世南。
03 隋唐之際的詩人王績
他是隋唐之交的著名詩人。王績,字無功,自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人。
他的思想以老莊思想為主,生性曠達,嗜酒如命。他在隋朝就做官,因嗜酒誤事,被革職為民,是時為隋末亂事,他就隱居故里。入唐再仕,有“斗酒學士”之稱,不久又辭官歸隱,著有《東皋子集》。
唐朝建國以后,對于隋朝的官員,過往不糾,采取優待政策,凡是在隋朝做過官的人,都可以在唐朝來做官,王績也在等待分配工作,給了他一項待遇,就是每天發三升好酒,王績對其它的都不是很感興趣,還是對這三升美酒非常留戀。
這樣事情被主管官知道了,知道他愛喝酒,于是呢,別人都三升,給他破例加到一斗,因此呢,他就得到了一個“斗酒學士”的雅號,剛給他分配工作,他自告奮勇到太岳府去工作,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叫焦革,釀酒技術很好,到這之后呢,焦革每天給他送酒喝,他很得意,但是不久呢,焦革死了,他很不高興,不過焦革老婆每天還給他送酒。
但是,又過了不久,焦革老婆也死了,據說王績是揚天長嘆,他說,“老天爺不讓我喝好酒,做官也沒有多大意思,還是回到田園吧”,于是就辭官歸田,他的后半生都是在隱居中度過的。
所以,王績這個人,盡管一生在隋在唐,都做過官,但是,大部分時間是在隱居中度過的,他有一本集子,叫《東皋子集》。
王績其人,是非常自負,他對于社會動亂不滿意,對自己才高位下也不滿意,就是認為自己很有才,給這么一個小官,他是認為很不滿意的。
所以,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創作中,飲酒、打獵、游山玩水,流連田園風光,過這種閑適優雅的生活,來抒發他的那種陶然自樂的性情,這就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內容,詩歌來源于生活,這也成了他詩歌的主要內容。
04王績其詩
如披露其處世態度的《過酒家》和其代表作《野望》。感情真實自然,語言淳樸無華,風格與情調近陶淵明。
比如他的一首披露他的處世態度的一首詩《過酒家》,也就說我整天喝酒喝得昏昏沉沉,不是為了修身養性,為什么呢,是因為我看到世人盡醉,我也不愿意一個人清醒。
《過酒家五首》:
洛陽無大宅,長安乏主人。黃金銷未盡,只為酒家貧。
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
竹葉連糟翠,蒲萄帶曲紅。相逢不令盡,別后為誰空。
對酒但知飲,逢人莫強牽。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
有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來時長道貰,慚愧酒家胡。
世人為什么都醉呢,應該說王績對世人不滿意,看到世人爭名奪利,那些市井之人,醉心于功名利祿,而王績對這種社會現實也沒有辦法,所以呢,他只好喝酒。
難得糊涂,對于清醒的痛苦,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恐怕還是要喝酒。
我們知道,屈原講的是“世人皆醉而我獨醒”,而清醒的結果,是這世人所不容,最后不得不投江而死。
而對王績來說,他是不得不醉,可見他對社會現實,是很不滿意的。
再比如他的田園詩的代表作《野望》,這是一首知名度很高的詩了,前兩句呢,是一個敘事性的交待,用自己的動作來表明自己心事不寧,“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選景簡潔,寫景精彩,十個字,就把秋天山間的景色,傍晚,山間,秋天典型的景色都寫出來了。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第三聯,“牧人驅犢返”,牧童帶著牛羊回來了,獵人也帶著獵物歸來,中間的這四句,總的來說是寫景的。既有自然景物,又有人事活動,四句詩,二十個字,就為我們勾劃出頗具生活氣息的一副生活風俗畫。
如果,只寫自然景物,叫風景畫,既有自然景物又有人事活動,我們稱為風俗畫。
最后兩句呢,是詩人的感嘆了,“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看看這些人,我都感覺到比較生疏,表明作者和世人感情上有點隔隔不入,用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后餓死首陽山的典故,來表達他作為一個隋朝遺民的一個情形。
所以這首詩,我們看,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相當的真實,相當的自然。詩歌語言純樸無華,風格與情調,清新之氣,撲面而來,很自然的就想到了陶淵明。
所以,王績的生活大部分在隱居中度過,他的詩歌的主要內容,是寫山水田園,王績是隋末唐初有一定影響的,山水田園詩人。
05王績的詩歌貢獻
在六朝的宮體詩還占主流的情況下,王績清新自然的田園詩給初唐詩壇吹進了一股新鮮空氣,并對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首《野望》,五言八句,共四聯,中間兩聯對仗非常工整,整首詩也都符合五言律詩的要求,所以這首詩已經是一首相當完美的五言律詩,在五言律詩的發展史上有一席之地。
王績不但詩寫得好,文章也寫得不錯,比如他比較有名的文章,《五斗先生傳》、《自撰墓志》等散文,也深得陶文之情韻。
《五斗先生傳》: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間。有以酒請者,無貴賤皆往,往必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醒則復起飲也。常一飲五斗,因以為號焉。
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
嘗言曰:“天下大抵可見矣。生何足養,而嵇康著論;途何為窮,而阮籍慟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自撰墓志》:
王績者,有父母,無朋友,自為之字曰無功焉。人或問之,箕踞不對,蓋以有道于己,無功于時也。不讀書,自達理。不知榮辱,不計利害。起家以祿位,歷數職而進一階。才高位下,免責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識。四十五十,而無聞焉。于是退歸,以酒德游于鄉里。往往賣卜,時時著書。行若無所之,坐若無所據。鄉人未有達其意也。嘗耕東皋,號東皋子。身死之日,自為銘焉。曰:
有唐逸人,太原王績。若頑若愚,似驕似激。院止三逕,堂唯四壁。不知節制,焉有親戚。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疣潰癰。無思無慮,何去何從?垅頭刻石,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對長空。
所以談到王績其人,從生活到詩文的創作,受陶淵明的影響,應該說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