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個人的觀點看,新教育最大的成就,是點燃了許多普普通通老師的理想與激情,讓他們知道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美麗,教師原來可以如此生活。
——朱永新
新教育實驗的緣起
新教育實驗的緣起應該追溯到1999年。當時,我在《管理學大師德魯克》中讀到這樣一則故事:德魯克父子去看望另一個管理學大師熊彼特。熊彼特當時已經處于彌留之際,他對德魯克父子說了一段足以讓我銘記一輩子的話。大意是:我到了這樣一個年齡、這樣的狀況,我知道僅僅憑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我能夠改變和影響人們的生活。應該說,熊彼特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心靈震撼,因為我多年從事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也出版了很多著作,但是,坦率地說,我并沒有真正走進教育生活。更談不上影響和改變我們教師的生活。所以,我就決定真正地去走近教師走進我們的教育。
但是,從一個學者過渡到一個行動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中要找到一個中介,不僅是理念上的轉變,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上的轉變。我用了很多心思去琢磨、思考。正在這時,常州的湖塘橋中心小學邀請我到學校去指導。到了這所學校,我把多年來對學校的理解、認識、思考與那里的教師進行溝通,得到了很大的認同。我還在這所學校帶了一個徒弟,叫莊惠芬,那時她還是一個畢業時間不長的黃毛丫頭,現在已經成為數學特級教師了。他們的校長奚亞芬,也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校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專門出版了她的著作《一所好學校是怎樣煉成的》。
2000年的時候,我出版了一本小書,叫《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闡述了我的理想,如我心中好的學校應該是什么樣,好的老師應該是什么樣好的校長應該是什么樣,好的父母應該是什么樣,等等。這本書出版后,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好評。很多教師跟我講,這本書點燃了他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但是,也有老師看了這本書以后很困惑,說:“朱老師,你講得很好,我們看了以后很振奮很激動,但是現實的教育生活不容樂觀,我們只要一回到學校,沸騰的熱血就冷卻了,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我們在戴著鐐銬跳舞。”我想,既然大家認為我這些理念是對的,我的這些理想是值得我們追求的,為什么又那么困惑,為什么又無法去做呢?
我一直認為,在任何狀況下、任何制度下,教育都是有空間的,都是可以探索的,只不過我們沒有找到真正的空間在什么地方,沒有找到有效的行動方式。教育的智慧,就在于能否在制度中間尋找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所以我在繼續思考,這些好的理想和理念到底怎樣去變成行動。
到2002年時,我找到兩個很好的契機。
第一個契機,是教育在線網站的開通。2002年6月18日,教育在線網站正式開通。這個網站的建立也有一段佳話。一開始我的博士生李鎮西和蘇州的一批年輕教師鼓動我上網。當時我是一個反對上網的人,對李鎮西,我經常批評他應該要花時間好好讀點書,不要花那么多時間去上網。但是他們對我說,在現代社會,一個好的教師、一個好的學者如果不懂得利用網絡傳播自己的理念,如果不懂得利用網絡學習先進的思想,就不是一個現代型的教師。后來,我被他們感動了,辦了一個網站,叫教育在線網站,網址是www.eduol.cn。教育在線網站從2002年6月18日開通至今遠遠出乎我們的意料,很快成為中國教師的精神家園,成為中國最大的教師培訓學院,一大批優秀教師在網絡上成長起來,很多過去平凡的,甚至平庸的教師被點燃理想后,快速地成長。
2002年7月,我在網上寫了一篇文章《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張啟事》我說老師們要成功嗎?來我這里投保,保約只有一條,即每天上網寫自己的教育故事。十年以后,如果你不成功,可以拿著3600篇文章來找我賠償,以一賠百。可喜的是,一大批老師開始投保,很多老師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快速成長起來。例如,江蘇鹽城一個農村小學的數學老師,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幾乎每天在網上記錄自己的生活,發表了八十多篇文章。沉甸甸的收獲讓我看到:網絡是讓我走近教師的非常重要的渠道。我一直認為,我不是最有學問的學者,但我是與教師們走得最近的學者,近到可以聽到他們的呼吸聲。每天早上當我打開教育在線網站,很多短消息就會跳出來;打開我的信箱,很多老師的信就會發過來。我知道老師們在想什么知道老師們的感受,知道他們生活的困境、他們的喜怒哀樂。我找到了這樣一個走近教師生活的管道。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盡管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實的。理想的實現還需要實體的學校。2002年9月,我在蘇州的昆山市找到一所學校,即玉峰實驗學校。當時我一直在想,這些教育理念中到底哪些理念最可能變成行動?一開始提出了五個行動,我把這五個行動做成五件事,放到玉峰實驗學校來做。玉峰實驗學校是2001年創辦的一所公辦民營學校。當時我沒有選最好的學校,也沒有選貴族學校,因為好的學校可能本身基礎就很好再去做錦上添花的工作,不能證明新教育理念。也沒有選最差的學校,因為選最差的學校也面臨很大的風險,往往缺乏有激情想做事的校長。新學校如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于是,2002年,我們走進昆山的玉峰學校,開始了新教育之旅。
為了推動實驗,我在玉峰學校跟老師們開座談會,跟學生家長開座談會,在全校的大會上進行動員,我講我們的理想,講我們想做什么事情。我在玉峰說的時候,昆山教研室的副主任儲昌樓老師把我說的東西同時發到網上。后來許多校長看到了,他們說:“朱老師,你為什么只在玉峰學校做,不在我們學校做,你這幾件事情特別簡單啊,不就是讀讀書嗎,不就是在網上寫自己的故事嗎,不就是聆聽窗外的聲音嗎?這些事我們都可以做啊。”我說:“那好啊,大家一起做吧。”就這樣,幾十所學校加人新教育團隊中,盡管當時還是松散式的聯絡。
2003年7月,我們在玉峰實驗學校召開了全國新教育實驗的第一次研討會。這次會議,來了500人。當時有一篇報道說這是一次“中國教育的丐幫會議”。因為這是一次民間的會議,以農村的困難學校為主,一批有激情、有理想的學校參加了這次會議。
2004年,新教育實驗第二次研討會召開。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的課題得到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重點課題的批準。所以,我們在張家港高級中學和常州武進湖塘橋中心小學召開了課題開題會。來自海內外的專家給予新教育實驗以高度評價。當時,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知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說:“新教育實驗會像一條鲇魚,把中國教育這缸水攪起來!”應該說這些年的歷程,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陶先生的預言。
2004年暑期,我們在翔宇教育集團召開了新教育實驗第三屆研討會。從此以后,每一年的暑假,召開新教育實驗的大會成為我們的慣例。
2005年7月,在四川成都召開了新教育實驗第四屆研討會。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新德育。
2005年 11 月,在吉林第一實驗學校召開了新教育實驗第五屆研討會本來我們預備每年開一屆,這一次是應吉林一小強烈要求增加的,這次會議是討論新教育實驗最關鍵的問題--“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把它作為第五屆。
2006年,在北京清華附小、中關村一小和六一中學召開了新教育實驗的第六屆研討會,媒體把我們這次研討會稱為“新教育實驗的進京趕考”。這次會議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同志,致信給予了很高評價和支持。這次會議正式提出了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07年7月,由山西運城新教育集團承辦,在山西運城人民路小學新教育小學、新港學校召開了新教育實驗的第七屆年會,會議的主題是“共讀、共寫、共同生活”。2007年11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以“心靈的教育”為題,專門介紹了新教育實驗。
2008年7月,全國近千名新教育人聚集浙江蒼南縣,在蒼南一小召開了新教育實驗第八屆年會,就新教育的理想課堂進行研究,提出了“知識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鳴”的觀點。
2009年7月,全國新教育實驗第九屆年會在江蘇省海門市舉行,主題是“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來自全國23個新教育實驗區,700多所實驗學校的1300多名代表齊聚江海門戶,共話教師發展。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先生和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嚴文蕃先生出席會議并做了講話。年會吸引了國內多家媒體的目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十多家省級以上媒體派出20多名記者參與報道大會盛況。
2010年,全國新教育實驗第十屆年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舉行主題是“文化,為學校立魂”,來自全國28個實驗區的2000余名新教育人,共同討論新教育的學校文化。
2011年,全國新教育實驗第十一屆年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召開,主題是“以人弘道,治出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
2012年,全國新教育實驗第十二屆年會在山東臨淄召開,主題是“締造完美教室”。會議評選了全國十佳新教育完美教室和九個新教育完美教室締造者,華嚴集團向新教育基金會捐贈了100萬人民幣。
新教育實驗已經走過10年歷程,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1511所實驗學校、38個新教育實驗區,150萬名教師和學生參加了新教育共同體。
在新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新教育實驗在理論上也不斷地成熟。新教育實驗得到了全國許多重要媒體的關注,如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甚至很多非教育的媒體,如《南風窗》《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青年報》等,幾乎有影響的媒體,都對新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有人說新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的現象,而且也成為中國的一個新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