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傾聽必須是主動的·《如何聽如何說》片段RIA
閱讀原文片段
莫提默·J. 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1902—2001),以學者、教育家、編輯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寫作本書中提到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和《如何聽如何說》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并擔任1974 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于世。(圖文摘編自百度百科)
《如何聽如何說》,85 頁
假如聽的人或者讀的人的思想不主動出擊,去主動理解說的人或寫的人的內心世界的話,那么,就根本不會有任何交流。人們所寫下的字和所說出的話,就是聽的人或者讀的人用于了解他人的媒介體。假如我們只用眼睛或者耳朵來機械地聽話、看字,卻不用心去穿透這些話,這些字,不去接觸躲在后面的、另一個人的思想的話,那么,我們雖然是在聽、在讀,卻并未真正地聽懂、讀懂。其結果就是交流與溝通的失敗,徹底一敗涂地,純屬浪費時間。
I標簽 3W+1H+案例
什么是主動傾聽:
主動傾聽,就是聽的人思想上主動的去聆聽,用心的去真正的聽懂對方的意思。
為什么要主動傾聽:
很多人以為自己的傾聽能力很不錯,但是真正的主動傾聽是很難做到的,不然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爭執和誤解。
要想做到減少誤解和爭執,我們就需要主動傾聽,用心的去理解和體會對方說的話。這里需要做的一些技巧(后章節會給出)
那么怎么做到主動傾聽:
主動的去理解,而不是被動的接收,這樣說可能有點抽象,具體的辦法就是:
1、不要著急的去表達
2、要通過復述準確理解
3、要有基于共同成長,自我完善的意愿去傾聽。
那么主動傾聽的在什么情況下適合使用?
主動傾聽是我們職場的必備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在工作,在生活中一樣重要。
A1標簽,5W+1H
上周六,我和國內負責社交產品的負責人A溝通的時候:
A:“自然,能不能提供一個非洲地區的人文地理調研報告?”
我:“你是說非洲地區的調研報告?我們通常說非洲一般是54個國家,范圍有些廣啊,可否先從我們業務開展的國家開始做,比如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
A:“可以啊,我們從肯尼亞開始做吧”
我:“可否提供一個樣板,讓我借鑒學習一下”
A:“好的,稍后我提供給你”
我:“這件事的截止日期是?”
A:“可否在2周內完成?”
我:“這樣,我先把肯尼亞的做完,然后看實際花費時間的進度情況,如何?”
A:“好的”
其實主動傾聽的目的就是不要著急的去表達你的想法,先聽完對方的想法,然后去復述對方的話(我之前經常疑惑,與人談話除了閑聊可以作切入點,其實復述對方的話本身就是聊天或者調研的一個切入點。通過這個可以深度的挖掘對方的需求。)
A2標簽
最后第5節,我覺得適合一起看,一起寫,因為這些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目標要SMART
所以我得先定一個SMART的目標:晚上和老婆聊天的時候,要把主動傾聽能力用上。
當她說話的時候,我要認真聽,她沒有說完不插話。
她說完之后,我再用復述來準確的理解她說話的意思。
其實很多時候,她并非是希望我給出什么建議,就是希望有人能夠主動傾聽她的抱怨。
這里要得用上后面的順情緒的辦法:
1、主動傾聽
2、簡要回應
3、總結復述
4、借助幻想
下回盈盈再抱怨的時候,就用這個方法來操作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