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次想把出來看到的東西系統的寫出來,就這樣隨便寫寫吧。
# 有關閱讀
? ?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直是我追求的一句話,可是這次出來,我卻發現,我錯了,我錯的很徹底。行萬里路的前提是讀萬卷書,書都沒有讀何談行萬里路呢?
? ? ?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的我,是可以讀書的,閱讀量雖然很小,一年5-10本大書加上100本左右的雜志。也許,雜志讓我養成了碎片閱讀的習慣吧。而閱讀的內容,也許因為放養的緣故吧,我的閱讀并不包括大多數人概念中的名著。我的閱讀從小學時IT屆人物傳記開始,之后轉向時政評論與個人管理與提升,期間參雜各種類型的書,閱讀面應該不算太窄了…
? ? ? 然而,上大學之后的我呢?閱讀似乎再也與我無關,自己卻越來越浮躁,追求一些無聊的東西,不過是,想的太多,懂得太少罷了。我究竟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呢?我不知道。我同樣后悔的是,從小到大,我沒有去讀一些真正的經典,總是沉迷于套路化,沒有實質內容而只為了銷量的所謂好書。書籍是人類思想的精華,然而我卻讓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占據了我大部分的閱讀。
? ? ? 前幾天,偶然間,我讀到了《湖心亭看雪》,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回憶了好多當年并不是很懂的文言文。我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在講到《項脊軒志》的時候,薇薇姐說,我們很難理解這篇文章,所以就很快的略過了,當時的我還不能理解,一篇如白開水一般的文章,為什么能和氣勢雄渾的《滕王閣序》一起被選到課本當中。兩年之后,重讀《項脊軒志》,我突然感受到了作者,白開水一般的文字下邊,隱藏著的那種思念與回憶吧。本想引用一段,卻發現根本無從下手,《項脊軒志》那種平靜卻又洶涌的感情,去掉哪一段似乎都不合適,就在這里貼一下全文吧。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簌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 ?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 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 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 余泣,嫗也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 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乙酉年乙酉月壬寅日己酉時記
# 茶峒
? ? ? ?在旅行這件事情上,我一直是一個很感性的人。我很享受,用自己的腳步丈量,陌生的每一寸土地,享受發現的喜悅。我的書讀的并不夠多,所以感受不到那種,見到傳聞已久的事物的喜悅。
? ? ? ?茶峒算是滿足了我對湘西小鎮幻想的一個地方,安靜,祥和,小學中,課間的廣播體操的聲音都能傳遍整個小鎮。縱然,大部分所謂古色古香的房屋都是新建的,鎮子里人的生活狀態卻是不會改變的。
? ? ? ?誠然,小鎮的生活不便,甚至在縣城想找到一家肯德基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并沒有大城市那么宜居,卻也不失為一個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 ? ? ?我討厭人多的地方,或者說,我的所有旅行感受不過是基于我的想象罷了,擁擠的人流會打破我的幻想。穿著光鮮亮麗,手拿iPhone的游客永遠與小鎮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 互聯網時代的浮躁
//這段比較長,下次有心情再寫吧
#最后
? ? ?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優秀,可怕的是有人明明比你優秀,卻依舊比你努力。更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永遠都比你努力,不是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現代社會,萬里于飛機不過幾個小時罷了,萬卷書卻在日漸浮躁的互聯網時代,顯得愈加珍貴。讀書吧,一個缺乏閱讀的人,走得再遠又有什么用呢。
? ? ? ?從兩點寫到五點,大約就這樣吧,你好,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