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心若只有流浪,走到哪里都是凄涼的遠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 記
? ? ? ? 原來,我有一個夢,夢想擁有自己的房子。
? ? ? ? 后來,有了一座樓房,我叫她閣樓。
? ? ? ? 那是我的家,一個夢想的地方,一個我心靈的港灣。
? ? ? ? 閣樓位于樓體的頂部,有個獨立的小陽臺,我稱她“院落”,是我幸福的寶地,閣樓的樓盤在城區,上有蔚藍的天空,下有繁華的街市。兼有小城的格調,亦有小鎮的韻味。
? ? ? ? 記得那時,城里住好房、開好車的人很多,因房子問題結不成婚的人也很多。妻子和我選購的是閣樓,妻子沒怪我反而說了一句:“有的住就行了,到時把母親也接過來住吧。”妻子的話讓我暖暖的,莫名的酸楚也油生了出來,家里經濟很是拮據,好不容易湊夠了錢,交了定金,付了房款,我們也就有了這個閣樓。
? ? ? ? 閣樓雖小,但她是科學的。光線以明亮為好,閣樓的光線是明亮的,窗還算多,窗外開闊的視野彌補了室內空間的不足,我的心境也隨著變亮變寬了。閣樓雖小,但她是藝術的。她的藝術性足以讓我忽略她的小,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地東西,更何況我不是太在意。我把閣樓打掃地干干凈凈,她為我增添了不少的幸福與歡樂,成了我一個幸福的坐標,也成了我清貧立志的搖籃。
? ? ? ? 有一次廣播時,記得講有個人說天天活得不幸福,住高樓大廈,開豪車,卻沒有幸福感。為什么不幸福呢?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大千世界,在忙碌中行色匆匆,喧囂的都市、漂浮的心境,很多人們的心如脫韁的野馬,很難靜下來,收回來。為何不讓生活慢下來,多陪陪父母,多聯系一下朋友,常回家看看,常朋友聚聚,沉淀一下心靈,洗滌一下心靈,靜化一下心靈呢?否則,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心若只有流浪,走到哪里都是凄涼的遠方。
? ? ? ? 記得古文《陋室銘》中“斯是陋室,唯吾得馨”。借用古文的深邃,我自詡地給閣樓起了個文學性的名字:“蝸牛的家”。我就成了這個家簡單的主人,一切在我眼里都變地美好起來。水木年華的《蝸牛的家》的歌聲在我幸福的小屋里飄蕩:“給我一個小小的家,蝸牛的家。能擋風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給我一個小小的家,蝸牛的家,一個屬于自己溫暖的家……”。其實快樂很簡單,以一種修心的禪境,以一種脫俗的頓悟,做個知足常樂而感恩的人。
? ? ? ? 閑暇之余,我在閣樓里燒一壺熱水、沏一壺熱茶,打開書本,讀上一篇散文,心若芷水,常懷感恩,靜由心生。生活本是如此簡單,如何對待生活,是由心境決定的。不去苛意的追求,不去盲目的攀比,其實生活很美好,如同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和諧,那么地美麗。
? ? ? ? “蝸牛的家”,成了我幸福的花園,也成了我心靈的歸宿。我把她做為養心的地方,無須有多華貴;我把她當成養身的地方,無須有多寬敞。我出外,閣樓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閣樓是我幸福的終點。往返于快樂與幸福之間,還怕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所有的一切都為我讓路,歸來時帶著雀躍的心情。樓層雖高,便于我一路歡歌地上了閣樓,樓梯也便成了我快樂地階梯。我的心靈在這里得到了休憩。為生命的那份純真,那份感動,我愿守候著心靈的那份靜土與空間。我的閣樓,休養了我的身體,更洗滌著我的心靈。在這里喚醒了沉睡的自己,我似乎明白了:累,是一種心境,只要心靈衡量美丑的天平沒有傾斜,心自然也就不累了。
? ? ? “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快樂與痛苦、成功與失敗、贊成與反對、名譽與恥辱,無須表達,只需用心感受,擁有的就是幸福的。在心靈的港灣中,在我“蝸牛的家”里,感受著不一樣的感受,平凡著不一樣的平凡,心境豁達而明朗,心情愜意而舒緩;修練無漂浮的心境,感受無喧囂的恬靜。
? ? ? ? 忽然想起母親的一句話:“種地要好好地除草,不管是種的是什么,都不能讓它荒了。”母親一直種田,操勞了一輩子也不愿隨我居住,原來她是在老家守候著我那已逝的父親,是在守候故鄉屬于她的那份寧靜,那個屬于她的心靈的港灣,更是在不時地鞭笞著我的心靈。
? ? ? ? 是呀,心靈的港灣不能荒,故土的根不能丟呀!
(圖片來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