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兩條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一條是秋葉大叔寫的文章——《什么叫懂事?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另一條是關于“多重身份探索”的微課報名帖。一向不喜歡看相同消息的我,這一次,卻耐心地看完了每一個朋友的轉發理由,還差點因為感動而落下眼淚。
兩條消息都是關于同一個人,一天之內,她成了各大成長型社群的頭條人物,大家紛紛開始加她好友,開始關注她運營的公眾號,開始想方設法加入她的打卡群…這一次,她是真的火了,雖然比我預計得更晚一些。
其實,她早就了有很多忠實的粉絲,包括我。她是趁早“有生之年”獲得者(全國一年只有十個名額啊,老霸道了,哎喲喂!)、10萬+粉絲母嬰公眾號“慢成長”的聯合創始人;她是美國注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生涯規劃師;由她一手創辦的“吉吉21天打卡群”從去年5月開始活躍至今,已經持續打卡17輪,經打卡群服務過的伙伴,超過上千人,包括大家熟悉的@彭小六 和@剽悍一只貓 ,目前仍有源源不斷的人慕名前來報名,焦急地等待著下一輪、甚至下下輪的打卡機會…
她是秋葉大叔眼里那個“超級懂事的人”,也是瀟灑姐心里“想要復制200個”的人,她是吉吉,斜杠媽媽,大家都喜歡叫她“吉麻麻”。
所以,每每想到我竟然跟著這么一個閃閃發光的人,進了一個這么一個閃閃發光的打卡群,怎教人不心生歡喜、感動落淚?
01
認識吉吉,是因為去年的一次線上活動,當時,吉吉是我的組員(對!請允許我先激動三分鐘,吉吉竟然曾經是我的組員!),加她的時候并沒有特別的說明,我也只是把她當作和我一樣普通的希望收獲成長的小伙伴來看待。
后來才知道,她竟然是隱藏在我們組里的助教!助教是什么概念呢?在那次活動中,“組長”和“助教”是活動的兩個主辦方各自挑選出來的志愿者,組長更多的是負責統計參與情況以及對活動規則的答疑解惑;而助教則負責持續推動整個活動有序進行,并及時回答參與者在參與過程中遇到的關于職場、心理、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按學校里的職務來類比,那么組長就像是幫老師收作業的學生,而助教則更像是班主任。助教的任務之重、地位之關鍵,可見一斑。
因而,當剛得知吉吉其實是助教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是無比忐忑的,第一反應是仔細回憶了一下自己都對她做過了些什么,會不會讓她覺得我這個組長特別不靠譜。
私下里,我也問過其他幾位組長,他們是怎么知道自己組里有助教的。不少組長都表示,助教在添加好友時便主動說明了自己的身份,以便更好地與組長對接工作。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可我怎么偏偏就愛吉吉的低調呢?不說明身份、不干預我“瞎指揮”,只是靜靜地和其他組員一樣配合我的安排,她是真的從一開始就給予了我百分百的信任??!
在得知了她的助教身份之后,吉吉的每一次出場,都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由吉吉編寫的文案一定是看著最舒服的,不論是內容還是排版;由吉吉介紹出場的嘉賓,一定在沒出場前就已經賺足了好奇的眼球;吉吉回答的問題,一定是條理最清楚、考慮最周到的。
其次,吉吉想做好的事,一定能做到最好。記得活動中期,有幾位組長和助教因為時間沖突或身體原因提前退出了活動,為了鼓勵參與者提交作業,吉吉一個人至少加入了四五個小組,肩負起了“組長+助教”的雙重身份。那段時間,她大概是每時每刻都守在微信前吧,不管是有人提問還是有人交作業,吉吉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回應的人。當時的我,只知道吉吉有個女兒,直到活動快結束的時候,才后知后覺地發現,她女兒尚不滿周歲,正是最需要她陪伴、最耗費她精力的時候,而她,卻毫無怨言地把更多的時間和心思花在了群里,比起其他幾名尚未成家的助教來,甚至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階段性的作業提交完畢后,我們整個大組以巨大的優勢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在知道結果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哭了。聽到另一位助教激動地說,她和吉吉的組合,一直都是第一,并回憶了她們曾經“并肩作戰”的場景。原來,這已不是第一次,在我看來得來不易的“第一”,在吉吉眼里,或許早已司空見慣了吧。如此熱情如此周到又如此用心付出的吉吉,她值得一切最好的回報。
還有,吉吉所到之處,一定自帶光芒。那次活動一共持續了100天,快結束的時候,大家開始寫感恩日記,早已從其他各個小組退出的吉吉,卻在感恩日記中被其他組的小伙伴一再提及。那些一不小心就霸滿了整個屏幕的告白,那些情真意切的言辭,那些被人深深銘記的細節,在我看來,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吉吉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竟然做了這么多事、影響了這么多人,這些過程,是我完全沒有參與的;熟悉的是,這就是我認識的吉吉啊,無論什么時候,都是貼心的、溫暖的,不爭名、不奪利,在無形之中給人向上的力量。
02
線上活動結束之后,我受吉吉的邀請加入了慕名已久的打卡群,本來只是想進去湊個熱鬧,感受一下打卡群的氛圍,沒想到,一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以至于后來,當我逐漸對線上活動失了興致,打卡群仍是我心心念念不忍割舍的地方。
剛加入的時候,打卡群還叫“深圳趁早打卡群”,規模和名氣都還沒有現在這么大,顧名思義,那時候的群成員還以深圳趁早讀書會的會員為主。初來乍到又不在同一個地區的我,對一切都尚不熟悉,仿佛劉姥姥闖進了大觀園,不免拘謹。吉吉特意為我準備了一段長長的開場白,成功拉近了我和大家的距離(當然,她在開場白里赤果果地暴露我逗比本質的事,我是不會拿出來說的)。看到大家的熱情歡迎,我一邊臉紅地想著自己哪有吉吉說得這么好,一邊默默地感激她的細心和貼心。
如今,打卡群已經正式更名為“吉吉21天打卡群”,每一輪,吉吉都會邀請各路大咖前來做分享,時間管理踐行者小強老師、《奇葩說》第二季總冠軍邱晨、從來沒有做過微分享的考拉小巫、暢銷書作家第一批網紅趙星(即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以及即將要來的秋葉大叔,等等。每一次,她明明有很多資源可以更快地聯系到他們,可她偏偏喜歡以路人的身份、用最笨的辦法,郵件不回就轉微博私信、去公眾號留言,一次不行就試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無數次,而這些,她卻鮮少在人前提起。
她說:“我也不是時間多,但我喜歡每做一件事就踏踏實實,尤其是承諾給大家的價值,就會努力兌現。”
這是吉吉,大家眼里好像無所不能的存在,她堅持用“潤物細無聲”的溫柔,默默把每件事做到極致。在我心里,吉吉就像夜空中一直閃爍的星,只要她在,就能安心。
吉吉的打卡群,在層出不窮的社群組織中持續活躍了一年多屹立不倒,且人數不斷擴充,有人覺得是奇跡,那是他未曾見過背后的付出。其實,哪里有這么多的運氣?說白了,不過是比別人有更多的努力和堅持而已。
在打卡群里,我認識了一群“比你優秀100倍還比你努力100倍”的人,他們各有所長又各個精進,他們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世界很大、而我很渺小。在這方面,吉吉像是為我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知道,跟著吉吉,一定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吉吉稱打卡群是“小而美”,人數不多,三個群加起來,總數也不過140多人,可就是這個小小的打卡群,卻能彼此信任、彼此需要、彼此付出。在如今這個習慣了隨遇而安的大環境下,追求個人成長總是顯得格格不入,有時發個健身讀書的朋友圈,還會收獲一堆驚訝的眼神。而在這里,你可以大膽釋放自己的天性,那些你想做而不曾做的事,都可以通過打卡來實現;在這里,有人關注你的成長,有人陪你一起成長,如果你認為一個人走得快,那我想告訴你,一群人不孤單!
打卡群先后孕育了好幾位大咖,@剽悍一只貓 因為在打卡群堅持了21天,才試著開啟了自己的公眾號,從此一發不可收,收獲粉絲無數;時間管理特訓營創始人@Angie 從十多輪的打卡中練就了多方面的能力,閱讀、寫作、時間管理,并正式踏上了多重身份探索之路…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有時我也會替吉吉著急,怎么偏偏她還是一副不溫不火的樣子?明明身懷寶藏,為什么遲遲沒有大放異彩?而現在我知道了,有些事發生得晚,一定是因為還沒有到最好的時間。
03
在秋葉大叔的推薦下,吉吉猝不及防地火了。微信被加爆,紅包收到手軟,一向習慣了付出的吉吉,大概也會有一時的不適應吧。
這幾天的吉吉,開展講座、參加培訓、接受采訪,還要應付女兒的突發高燒,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删褪窃谶@樣情況下,吉吉依然連夜專門寫文致謝大叔的提攜,心細如發,滴水不漏。這樣“懂事”的人兒,任誰都會想靠近吧。
想起之前跟Angie聊天的時候,她跟我說,生完了寶寶,不要忘了要繼續提升自己。隔了三秒,她立刻又笑著補充說,“我想你一定不會忘的,因為你周圍不僅有我,還有吉吉?!?br>
其實有不少人私下里問過我,懷孕了還這么拼,不嫌折騰嗎?不累嗎?說“不累”一定是騙人的,不打卡的時間里我最早9點多就能睡了,打卡的日子里,從沒早于11點,還常常凌晨5點就自然醒了…可是,除了更拼命、更努力之外,我找不到其他方式讓自己跟這些“開了掛”的人靠得更近。
吉吉火了!最先炸開鍋的是小組群。大家紛紛表示,幸好,在吉吉火起來前就認識了她;幸好,曾一起走過難忘的100天,他日“勾搭”起來也有了最基本的談資;幸好,吉吉還在群里,還是觸手可及的樣子…
我偷偷給吉吉發了一個紅包,金額不大,卻發自肺腑,我說“與你相遇,好幸運…”,我想她或許不知道,紅包發出的那一刻,我滿臉的虔誠。
是啊,屬于我們的鉆石,被人發現了吶!
可是幸好,我們這么早就已經遇見…
PS:本文所有內容和圖片均經過吉吉本人審核后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