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同樣量的一種食物,肥胖的男性用8~10分鐘就吃完了,而消瘦者卻用了13~16分鐘。他們由此考慮用減慢進食速度的方法來進行減肥試驗,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細嚼慢咽會大大降低我們吃飯的速度,而吃飯速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我們每頓飯都能少吃些。日本獅王齒科衛生研究所曾和東京齒科大學合作,對東京都內340位20-60歲男女公司職員,進行肥胖和吃飯速度關系的調查。
以BMI25以上為肥胖標準{ BMI即體質指數是將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數值。如一個人體重60kg身高1.7m其BMI就是20.8。}
調查結果顯示:
吃飯速度快的(占總數40%)平均BMI23.5。
吃飯速度不快不慢的(占總數45%)平均BMI22.4。
吃飯速度慢的(占總數15%)平均BMI21.6。
從該結果我們不難看出吃飯速度的快慢與肥胖的程度呈現一定的相關性。
此后,日本學者又對9位20-50歲男性進行吃飯速度和滿腹感關系的調查。通常一頓飯工夫平均為17.2分鐘。如果使用節拍器使每分鐘咀嚼次數增加到88即將吃飯時間延長到33.7分鐘,則試驗者的食量從平時的693克減少到528克。
一天三頓日積月累這一差值將變得相當巨大。
據獅王齒科衛生研究所武井典子的研究,人的血糖值從開始吃飯15分鐘后上升30分鐘后達到峰值。由于血糖值達到峰值給人飽腹感約需30分鐘。所以通過仔細咀嚼延長就餐時間就能使少量食物讓人獲得飽腹感,從而取得減少食量防止肥胖的效果。因此看似細嚼慢咽與狼吞虎咽所攝入的食物差別不大,但是長期堅持下來,量變就會產生質變,細嚼慢咽的好習慣會讓你避免大量的能量,無論是保持體型還是減肥,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2.細嚼慢咽的標準及實現方法
標準:每一口食物都嚴格控制咀嚼次數,不少于20下。因為咀嚼會讓大腦產生“吃東西”的意識。
方法:
1)第一就是每口咀嚼次數第二就是就是掐著表,看自己吃飯的時間。咱們不心急,慢慢來,一般情況下,吃飯的時候別想其他事情(一想就吃多),專注于自己的咀嚼(比如說一口飯20次,太多的話一口嚼10次行嗎),還有自己吃飯的時間(掐表計時,不要憑感覺),還有自己吃進去食物的多少(幾個包子?多少錢的米飯?仍然是數據說話),時間長了(2周)就可以控制住自己平時吃飯的飯量了。
2)習慣了狼吞虎咽的人不妨嘗試在飯菜中多加一些有嚼頭的食物,例如在煮飯熬粥時,適當加入玉米、燕麥、花生、核桃仁、芝麻、各種豆類等;炒菜或涼拌菜時,不要舍棄一些有嚼頭蔬菜的莖或葉,如薺菜、 芹菜、菠菜、大白菜、莧菜等,還可以把栗子、瓜子之類的堅果用來入菜;喜歡煲湯的人,不妨多放點海帶、蓮藕,可大大延長咀嚼時間。
面包和面類一樣,都是面食。面包的特點就是在體內的吸收速度快。而米飯的糖分在體內慢慢吸收,而且米飯比面包有嚼頭,米飯細嚼慢咽能夠更快給你飽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