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年少時節(jié)讀紅樓,隨著性子,只是偏愛黛玉的才華和她的性格,無論合適與否,是活出自己的樣子來的。那時在父母庇佑的環(huán)境里,恣意妄為。也覺得人該有自己的樣子,不該被環(huán)境和人影響。后來年紀大了幾歲,偏愛襲人寶釵的處事風格,只因“人人都覺得她是好的,無人不贊嘆”。彼時正在與人相處的環(huán)境里,學(xué)著與人相處。沒了尖銳極端的環(huán)境和資格,覺得過于特色鮮明,實在不是什么好事。
? ? ? ?自然,偶爾會通過一些解讀文獻,同那些老學(xué)究一起,鞭撻封建社會的黑暗,對女子的摧殘,一門富貴,盛極必衰的規(guī)律的感嘆。其實,封建社會過去那么些年,雖然現(xiàn)在社會多少還有些影子若隱若現(xiàn)。但是,關(guān)我毛線事。可見有些書,不能亂讀。
? ? ? 一本書,幾百號人人物。循序漸進的,是不用對錯厭惡的個人感知去先入為主,慢慢去理解每個人物的因果循環(huán)。慢慢在紅樓國度的江湖里,尋得一點自己的影子,從影子里找出點點感悟來,期盼過后的日子里,可長點心吧。
? ? ? ?為人處世也罷,行事作風也好。比如,平兒,襲人,寶釵,鴛鴦,麝月,可卿實在有太多典故可學(xué)。比如管理,又有賈珍,王熙鳳,賈母等需要琢磨。這里,我倒是有一點子關(guān)于元妃的思考。
? ? ? ?元春一早選入宮里做了女史,后來做了尚書,加封賢德妃。元妃受封,絕非因為美色而已。且看賢德二字,唐時四妃,貴淑賢德,德字章表德行。女史到尚書,乃宮中女官,是掌握一定職權(quán)的。元妃必定是極有才華,又有智慧的女子。寶釵是入宮選秀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入宮該有的樣子來教養(yǎng),且反看元妃,何嘗不是如此?成為德妃,也就負擔起了家族的富貴榮華。處于這個位置,再去看她對寶玉寶釵的婚事看法,就有了多一層理解。若是才華,省親時便直道,薛,林二位妹妹有所不同。所以并不能推斷她選擇薛寶釵是因為個人喜歡。而是合適。她從小教導(dǎo)寶玉,如何不知道這個心愛的弟弟的脾氣,而寶玉負擔了家族的責任,與家族而言,需要的正是薛寶釵這樣的女子,而非黛玉。寶釵是有心計的,不可置否。但是寶釵也是很有智慧的女子,小小年紀便有超高的情商,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又懂得察言觀色,行為舉止全然掌握得當。家宅得這樣的女子其實是很有福分的,她是適合做妻子的,也是適合對寶玉做勸導(dǎo)。黛玉才華橫溢,自卑孤傲,性格尖銳,縱然與寶玉互為知己,惺惺相惜,卻不能也不合適做寶二奶奶。賈府的水池子太渾太深,她如何能在這豪門大院活得自在?
? ? ? ?若寶玉和賈環(huán)一樣,只怕是也可以選擇自己所愛,只是一旦承擔了家族興旺,那里能由自己選擇?元妃何嘗不是如此,作為家里的希望,也不過是必須先考慮大局,合適罷了。四大家族的聯(lián)系,那里還有比寶釵更為合適的?何況寶釵才貌雙全,自然也沒有配不上寶玉的。
? ? ? ? ?合適兩個字在關(guān)系架構(gòu)里面仿佛比重較小,畢竟人都是愿意隨著自己的感情厭惡去做。但是合適兩字的權(quán)重卻太大。畢竟,一輩子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