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證是一種什么樣的體會?
我的想法:終于執證上崗,從此我是合法的、受保護的了!
一、【領證了!】
11月22日,歷時近5個月的時間,我終于拿到了《生涯規劃師》的證書!
11月4日-5日,我參加了兩天的引導師培訓課程,成為一名經過培訓的專業的有證書的正式的“引導師”。
11月25日-26日,我參加了耶魯大學情商管理中心的《情商課》,在聯合創始人卡魯索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全部課程的學習并授證《情商管理師》。How Are You 和人有情緒,景也有情緒?是課后寫的運用轉化之一。
二、【領證,我接受了你的不一樣!】
作為一名在校生,剛開始參加專業的校外課程時,我受到過N多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同學說最多的是:你千萬別被騙了!不然我們找老師都來不及;老師說最多的是:凈學些沒用的課,專業能考第一?課程同學說最多的是:你這么小就來學這個太厲害了!你該慢一點,學這些做什么?…………
其實,剛開始聽到這些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正確的?甚至有些迷茫!只是我知道我要上這個課,我想去。我沒法弄明白這些課程對于職業培訓師對于全職媽媽對于職場人士的效果和作用,我只是從學生的角度來學習這門課程,看待課程的實效性!
現在的培訓機構特別多,新東方|阿里云|滬江英語|網易云|中公等教育及培訓機構。很多考研考公考編人員也會選擇參加一些專業培訓,那么我去參加校外課程又為何會被看作“異類”呢?他們參加培訓是為了應試,我參加課程是為了增加自己的一些技能或是拓展自己的視野又何妨呢?古人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會這樣選擇課程,不論是技能還是隱性知識我都會選擇自己需要的課程去學習,不需要的做備選。因為用|教才是最好的學,因為練得頻繁所以學的也快。
三、【領證,我找到了你的秘密】
校外學習的課程,時間通常是周末及節假日。不僅占用休息時間還會很耗腦力和體力,同時想要掌握課程的精華還需要課后更多的專研和運用。
作為學生,這些課程會有實踐的機會嘛?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我的輔導!理由可以總結為[太年輕了]!年輕不再是優勢的時候,我很無奈但不難過。DISC雙證班的海峰老師說過“凡事必有四種以上解決方案”,我想一定會有辦法的,只是現在的路徑出錯了所以無法到達目的地。在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設定客戶對象時,我做了減法。重點放在應屆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上,老司機嫌棄我太年輕,小鮮肉我還是可以hold住的哈。
學了那么多的課程,每一門都很散,你能每一門都用好?古人云:富時不撿貧時悔,現時不學用時悔。光陰不惜過時悔,不孝父母老時悔。學生時期是大家公認的最好時光。那么如古人所說:在時間充裕的時候多學多練,怕用到時后悔沒學現在也要多學多練。
課程學習,是使用的開始;刻意練習,是熟能生巧的前提;專業訓練,是經驗的加分項。
四、【領證,我明白了你的意義】
每一次課程學習,我都會很喜歡。我也很期待領證合影的那個時候。只是,每一次上課我都很容易緊張。我害怕自己不能把老師教授講的全部內容吸收,我害怕自己用不好課程會砸了招牌,我害怕自己的對課程的準備還不夠……每一次都會有N多的擔心,但好像這些都是多余的。
進入課堂破冰后,我的狀態就會進入課程模式。沐浴在老師的知識里,沈浸在課堂的氛圍里。
每一次課后的領證,就意味著自己完成了這一次課程學習并且通過了考核。當拿回證書和同學分享新知識時,又看到了“異樣”的眼神。“這是啥?用來干嘛的?和我有關系?”,老師會說“你周末又去上課了”……看著大家的留言和詢問,我明白了:證書,是知識迭代的開始。
2017年11月,我付費學習集中在7月和11月。以上是11月的。
領證:用金錢去學習,用時間去練習,用行動去踐行,用生命去成長。
歡迎大家找我做生涯類的個案咨詢,歡迎大家找我分享生涯、情商管理、故事的力量、DISC+內容;歡迎大家找我解讀DISC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