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鷗魚
序
差不多得有半年多的時間沒有去影院看電影了,正逢趕上“端午節”假期,我正好被我媽邀請一起去看這部電影。據說是治療“戀愛腦”的一部佳作。
就像余華老師說的:“他會求你,他甚至會下跪,他還會打自己耳光,但你不要心軟。男人最喜歡發誓,他們的誓言和狗叫沒什么兩樣,你不要相信。果然還是男人最懂男人。
電影的開始,是一位心急如焚的丈夫在國外尋找自己老婆的焦灼狀態。男主“何非”向華裔警官鄭成報案。他說,他新婚妻子李木子在結婚周年紀念日這天從酒店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等他報完案便疲憊的睡下了,但當他又一次醒來的時候,卻赫然的發現一位陌生的女子躺在他的身邊,那個時候的我看的入神,沒有站在男主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說何非的老婆真的消失了,那他醒來感受到的肯定不會是驚恐,而是喜悅了。不過這個陌生的女子聲稱自己就是木子。
所以看到這里我就有點疑惑了,到底誰在說謊?帶著這個疑問,便繼續觀影。后來的何非拼命的在找這個女人不是自己老婆的諸多證據,如果說真的是旅游的時候何非弄丟了老婆,那又為什么懷疑妻子被犯罪團伙綁架挾持呢?看到這里就覺得男主還挺不容易的,直到后來他找到律師“陳麥”徹底打消了我的這個替他立好人設的想法。
其實哪里有那么多綁匪,在電影的開始便是男主在東南亞某島嶼的狀態,電影采用倒敘的描述讓我們誤認為何非是個愛老婆的好男人。其實,早在之前何非的父親是個酒鬼,母親是個賭徒。更加糟糕的是他的原生家庭,從小到大生活在貧窮的陰影里,于是他下意識的也就意識自己可能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最底層,翻身無望。在上海他拼盡全力,卻沒有什么改變。直到后來的一次巧合,他當潛水教練的時候,遇到了那個不諳世事的木子。
那些他和陳麥以及警官面前說的木子就是他的”白月光“,其實也不過是為了哄騙大家而已。后來當意外得知木子是富家千金時,于是他便一瞬間意識到只有木子可以救他。所以他精心設局,投其所好,偽裝成梵高愛好者,精心偽造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車禍,制造人生無常的假象,便輕易的騙取了木子的芳心。
或許對于兩個成長在不同環境的人來說,是不是就真的很難體會到雙方的價值觀呢?李木子從小在國外就讀私立學校。從來沒有缺過錢,大概在她的認知里,每個人都像她一樣”不差錢“。她既不了解窮人的生活,也不了解窮人被逼上絕路會有多絕望,為了錢會變得多瘋狂,多冷血。
李木子其實是個簡單、單純又非常的善良的姑娘,她缺的是知音,缺的是一個像她一樣了解梵高的男人陪伴她。可以說對梵高的癡迷讓她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正是因為她的單純再加上涉世未深,”戀愛腦“讓她淪為渣男的獵物。后來終于發現何非的真實面目——”一個滿嘴謊言,負債累累、屢教不改的賭徒時,她決定和他一刀兩斷,殊不知她的這個“離婚協議”被何非發現的時候,她的死亡就已經注定了。何非記仇,認為李木子自私不幫自己,心理極端的扭曲。所以木子和他在一起的下場便是:“要么給錢,要么去死”。
觀影后,大概有一周時間左右我的心情始終久久都不能平靜。
也讓我想明白一些道理:
01.“自私貪婪的人永遠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行為就是思維的最好的體現方式,而思維方式是與長期養成的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而改變。
02.善良的人,即便在無意中給別人帶來了困擾,她們也會自責內疚,即便過去多年,還是會念念不忘。
03.而對于那些卑鄙殘暴者,即便外界壓力迫使他承認自己有錯,他也會給無辜者扣上一個別人有錯在先的帽子,比如家庭觀念、性格不合、你的情緒不穩定諸如此類。他們只會將自己的錯歸咎于別人沒有好好對他身上。永遠不會從自身找原因。
04.那些屢次三番五次傷害你的人,他們是永遠不會悔改的,也不會有悔意的。再次原諒只會變本加厲。
05.真正愛你的人,就算無意中傷害了你,也會用心盡力的去彌補。不會讓你一次又一次的傷心,甚至不照顧你的情緒,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難過。
06.找一個本來就很好的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對你好的人。如果有緣無份,人品好的人,他的道德感和責任感不會允許自己去傷害你,不會精神打壓,也不會讓你來當那個“壞人”,會把話說開,感情走到盡頭,“一別兩寬”。
07.愛人先愛己,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保持理性,不做“扶貧者”也不試圖改變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