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和生活中,有這么一些人,他們好像從來就沒有特別愛好,也沒有什么特長,他們什么都一般般。他們是無趣之人,而另一些人卻好像對什么都感興趣,在生活中也是樣樣精通。有趣之人和無趣的區別源于有趣的人,他們的樂趣來源于全情的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結果,他們在成功的時候收獲成果,在失敗的時候收獲智慧,而不管什么時候都能收獲過程中的快樂。而那些無趣的人因為害怕努力了,也沒有收獲,他們根本就不投入或者低投入,自然收獲也不多,他們不愿意面對這個事實,于是對自己說,是因為我對這個事沒有興趣,所以做不好。他們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機會,他們缺乏的只是投入——對不知道結果的事情的投入!無趣之人往往不是無能之人,而是無膽之人。
這一點跟李笑來老師所講的觀點基本一致,我們對一件事情沒有興趣,實際上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把它做好,把自己沒有能力做好的事情,說成是沒興趣才做不好,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安慰。
突然發現,當你搜索獲取的知識點越多,你會發現很多大咖講的道理基本是相同的。比如成功學的陷阱,吳伯凡有講過,李笑來有講過,羅輯思維的羅胖也有講過。在此之前,成功學學卻風靡商界,我們都曾經被洗腦過。
再次發覺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參與新興的學習渠道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