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莔莔有神
1.為什么?
我為什么強調PM要重視基于行業和業務的產品分析? 首先,業務真的很重要。之前pmcaff里一篇文章講在創業初期,產品交互并沒有你想象地那么重要,選對商業模式、快速迭代,才能讓一個產品活下去。并不是說功能邏輯和交互不夠重要,事實上功能邏輯和交互是一個產品的基本功但做產品和做人是一樣的,方向和準則不出大問題,才是健康成長的前提。
其次,從我們個人來看,一個初級PM進擊到中級或者高級PM的必經路徑,就是把視角從交互轉向業務,從更上層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們習慣于使用《用戶體驗的要素》中對產品設計的分層——即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很多初級PM剛開始寫競品分析,上來就直接從結構層開始分析,之后寫框架層、表現層,這就很難再顧及戰略層和范圍層了。然而想要對一個產品的設計認知深刻,就要從戰略層開始思考,才能有效理解和指導下面的層級。這就是一個中高級PM應有的認知和思路——你的責任和你的視野是掛鉤的。
最后,每一個互聯網產品都是一種商業模式在手機內的縮影,當然,前幾年泡沫最劇烈的時候,或許產品本身怎么玩都行,然而虛擬經濟的泡沫如今需要實體經濟接盤,即便我們做的是互聯網產品,也要清楚:不賺錢不行。大家都處在行業內,今年無論是公司戰略還是招聘情況(或者是跳槽),相信都會有一些感觸。
2.產品分析結構
說完了為什么,接下來看看這種產品分析可以分為幾個種類。我們可以簡單地拆分為兩大類:①就某一個產品做深入分析;②就某一個問題做深入分析,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行業話題,也可能是一個產品引發的話題。
第一種情況,可以套用的分析結構相對比較固定。通常來說,我們需要對行業全局有一個了解(就是行業背景的情況),接下來要注意的是,這個產品進入的時機(階段性小環境及競品情況),不同時機你面臨的小環境就不同之后,你需要考慮在這種大環境和小環境下,這個產品的用戶群、用戶需求及如何滿足,之后才到了產品結構如何實現的問題(這里就和很多人寫的產品分析類似了,如果有精力的話也可以詳細到交互、視覺的層面)接下來,如同你是公司的CEO一般,產品做出來了以后,該考慮變現了吧?那么就讓產品開始介入商業化,嘗試分析這個產品的商業模式;最后則是基于之前所有分析做出你的推測(通盤考慮之前的環境、背景、競品及自身發展階段),如果真的由你接手下一步工作,你會再做什么樣的布局和迭代。
把這些固定成一個模板的話,可能會是如下6個模塊:
①行業背景
②進入時機
③用戶需求與滿足
④產品功能模塊
⑤商業化
⑥前景預估
第二種情況其實差異比較大,不同的問題可能會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說行業問題就更偏產業經濟,產品功能可能就要偏向市場和用戶需求。
不過總體上,都可以歸納為如下4個步驟:
①問題解構
當你拿到一個問題的時候,第一步要處理的是:這個問題的來源是?為什么會提出來?比如說支付寶做社交,上來不管是罵也好,是捧也好,先要考慮的是為什么支付寶要做社交?為什么要改成這幅德行?
②問題提煉
通過對問題進一步的解構分析,找到表象問題背后的實質性問題——這個才是你需要去研究和解決的繼續拿支付寶做例子,無論它首頁怎么改,新上了什么功能,這都是表象,背后暴露的是支付寶面對微信支付豐富場景的恐懼,那么其實支付寶的本意并不是做社交,而是希望拓展支付場景和生活服務場景。
③核心問題分析
當你抓到了你真正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時,那就圍繞這個問題做出你的判斷和決策如果支付寶要拓展支付場景和生活服務場景,有可能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商戶還是用戶?做什么品類更有優勢?在現階段,它用什么打法才有勝算?像腦圖一樣拓展開去聯想、去分析,并不斷收集資料輔助你做出決策,這個過程其實是鍛煉自己思維能力非常核心的部分。
④歸納結論
到了這個時候,把你的分析再反推到一開始的表層問題,你就會發現這些表層的現象背后的深意在哪里,而且究竟是對是錯,才能好做判斷。繼續騷擾支付寶,當你從戰略層面知道支付寶后續可能3、4個版本的迭代目標時,可能更能幫助你判斷當前這些社交功能是對是錯,是好是壞。
3.產品分析方法
剛才2里面主要講的是框架和思路,3這里主要講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
①資料收集與研究
任何分析都要從基礎資料收集開始,常用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分為三個環節:初步瀏覽——資料整理——分析抽象。
初步瀏覽是幫助我們形成認知、了解背景,并初步篩選出我們所需要的資料和文獻資料整理首先要合并同類項,證明其真實性,另外則是按照我們的產品分析結構歸類使用分析抽象就和之前說的對問題的研究分析結合在一起了。
常用的資料來源:新聞(有些是官方PR稿,要甄別,但同樣可以使用),前人的研究分析(就像pmcaff里就有很多很有含金量的分析)、學術文獻(尤其是模型、理論類)、官方網站(可能是產品自己的官網、對行業分析也要注意國字頭網站的信息披露)最后一個是appstore,產品版本歷史可以挖出來很多料,我之前寫的螞蟻聚寶那篇就專門使用了這個部分的資料。
②數據收集與研究
環節和資料收集與研究差不多,我這里著重說一些常用的數據來源。首先肯定是官方披露的數據,之后是APP第三方統計(appannie之類的),然后是第三方行業研究(艾瑞,尼爾森,麥肯錫,等等)另外也可以自己收集一些數據,比如人工統計appstore或網上用戶的反饋等等,但因為采樣的限制,這個僅供參考即可。
③調研與訪談
抓住你身邊的朋友,行業里或行業外的都可以,問問他們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如果有親身經歷更好,幫助你從不同的角度認知問題,而且討論中更容易出現火花。
4.如何應用到工作
培養自己這種產品分析的思路,對工作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好處:
①上層影響范圍廣,培訓自己的全局認知,提前獲取蝴蝶效應,應用到自己的業務上。
②即便你研究的領域和你本人業務不太相關,培訓這種思維模式,也能讓你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公司、理解老板、理解自己的業務,對個人成長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
- E N D -
莔 莔 有 神
互聯網產品專欄作家,愛好是女性視角看產品,產品思維看世界。
文章主要寫產品設計、自我管理,以及產品狗的生活片段。
總之,愛寫啥寫啥,圖個開心,希望你也能開心地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