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國文人把“修身、齊家、立國、平天下”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家,廣義上講有國家天下之意,狹隘里說是由父母孩子組成的最小的社會單位。無論哪一個定義,家仿佛一個被施了魔咒的詞語,看起來就是溫暖的,有屋舍房檐,有人間煙火,有大義包容。
我們總是從一個家庭中長大,專業一點說這個叫原生家庭。生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是幸福的,晨起的早飯,晚間的聊天,還有周末時一家人在一起的歡愉,是每個人成長為大人之后的營養。我們從一個個溫馨的畫面里獲得能量,這種能量讓我們學會愛自己愛別人。當然還有傍晚時分喊我們回家吃飯的聲音,有池塘有大樹,有青瓦紅磚的叫做故鄉的味道,那也是我們每個人對家的渴望和向往。
長大后,我們帶著這份愛離開家。是啊,這個叫做原生家庭的地方是用來別離的。無論我們小時候怎樣發誓說永遠不離開媽媽,不離開這個有家的城市或鄉村,最終都會食言。我們終有一天會背上行囊,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走向另一個地方。回頭的時候,家里飯菜的味道,父母日增的白發,會讓心頭隱隱作痛,可痛過之后我們依然能量滿滿的走向立國平天下的路。
牽掛總是在這一刻格外扯得心疼,兒時那些強說愁的詞句,幼稚而無知。記得母親含淚和你談心那個夜晚,無星無月的夜空和當時的心情那么搭調;記得放棄自己心愛的漫畫,拿起課本的手全是淚水;記得影影綽綽放學回家路上,陪我走完最后一程的父親日漸蒼老的背影......家的味道,咸咸甜甜讓長大的我們笑里含著淚。
后來啊,家變成了一個大大的概念,為了讓媽媽開心,為了讓天下的媽媽開心;為了讓家里溫暖,為了讓天下的每一個家溫暖;為了讓家人平安,為了每一個人的平安......抉擇的時候,小家就是大家,大家就是國家。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卻想用自己的臂膀為我們的未來鋪平一條路,這時候,愛我們的家就是有擔當有責任!
無論走多遠,門口守望的媽媽不變;無論多艱難,扛起國家的是每個血肉之軀。
愛我們的家!
何以為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支博翔
家是什么?不同人心目中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說住在哪哪就是家,甚者,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在他們眼中,家是回避的港灣,是堅實的依靠。依我看,家是前進的方向,是沖刺的勇氣,心之所念,心之所屬的地方便是家。
人們心中最惦念的是親人,所以親人是家。“家書抵萬金,無家問生死”這是杜甫對家的思盼。流離于亂世,文人只可題詩作賦,道不盡心中苦苦相思,面對這亂世無能為力。
可在亂世中總會有人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心系著這個大家——國家。大漢軍神霍去病橫掃漠北驅趕匈奴,兩彈一星鄧稼先扎根邊疆研制核彈。哪里要奉獻他們就去哪,哪里最險惡他們就去哪,為國奉獻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那是他們最牽掛的地方。
革命前驅孫中山遠洋求學革命終身,偉大領袖毛澤東開拓思想建黨建國。哪里有熱血他們就去哪,哪里最激情他們就去哪,革命種子所孕育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那時他們最追去的地方。
漢末醫圣張仲景游歷全國治療瘟疫,國士無雙鐘南山親臨一線抗擊肺炎。哪有有病人他們就去哪,哪里最危險他們就趕往哪,病人身邊就是他們的家,那就是他們最惦念的地方。家是一種磅礴激昂的力量。
飛機是飛行員的家,船舶是水手的家,實驗室是科學家的家,教室是老師的家,眼前一方寧靜的書桌是你我的家。“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自古以來,無數人正是由這種堅守的理念,才創造了無數成就。在他們心中無論怎樣那都是他們不可割舍離開的地方,寄托著人生的理想、信念與靈魂。這樣的地方才能夠被稱為家。家是一道前進的方向。
何以為家,心之所念,心之所屬。
心有錦緞,國家護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超潁
月光透過青窗,照亮略有斑駁的木桌。我一個人坐在桌前,思考著如何沖破這困了我一個多月的桎梏。
誰能想到,我翹首以盼的2020竟先給我當頭一棒。疫情四起,滿目寂寥,熱鬧的大街、燈火通明的夜市、拉扯著嗓子的吆喝還有曾經車水馬龍的公路就好像是一瞬間被灌滿了黏稠的膠水,變得壓抑、沉悶…與我們而言,出門居然變成了一種奢侈。
那天看到小區門口的保安在和兩個外國人爭論著什么。戴著口罩依舊擋不住微紅的面頰,只能看見他在極力地指著小區的大門,嘴里說著:“No!No!No!”突然,我笑了。不知是因為被他那并不標準還夾帶著口音的英語逗笑了,還是被他的執著小小的驚艷了一把。面對兩個身材不知比他魁梧多少的外國人,他依舊不肯挪動半步。他的身影似乎在告訴我敬業和責任。
人間太多苦難,我們無法規避,但不是隨波逐流的理由。惡有時會占據上風,災難有時籠罩人世,但不是墮落的借口。因為做一個好人,是你與良知之間的承諾。也是你與希望之間的事情。
我徘徊著,害怕著,也成長著。
以前的我,懵懵懂懂,初識人世,從未有一次像現在這樣牽掛著國家大事。我聽到了祖國富強的呼喚,只有足夠強大,才能在無情的災難面前,永遠屹立不倒。從一開始對網課的芥蒂到現在的喜歡;從最初對年味沖散的不滿到現在對祖國山河的掛念……我漸漸明白,祖國在拼盡全力守護著我們,而我們也當心存善念,心有感恩,銘記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溫暖,銘記這世間許許多多的平凡之人負重前行換來的歲月靜好。
? ? ? ? ? ? ? ? ? ? ? ? ? ? ? 樹,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趙俊博
每到槐花飄香的季節,就會憶起老家那顆歷盡滄桑的老槐樹。打我記事起,這棵老槐樹就已經高大挺拔,郁郁蔥蔥像一個身強力壯的大漢,默默地注視著小院的變遷。
???春天的時候我是一定要回奶奶家的,因為那里有雪白、雪白的槐樹花兒吃。在老家我最忘不了的除了奶奶,就是那棵大槐樹。我對于槐樹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吸引著我,就如奶奶對我無盡的疼愛。????????我常常問奶奶:“為什么我總覺得槐樹在看著我呢?”“因為你是槐樹的子孫呀。”奶奶笑咪咪的看著我說“我也曾是槐樹的孫女,我們都是她的親人,槐樹就是我們的家樹,家樹都是有靈氣的,她庇佑著我們,保護著我們,是家的守護者。”對于奶奶的這一番話,我始終是懵懵懂懂的。可在幼小的心里,我確實把槐樹當成了家人。????后來,終有機會,我驀然懂得了奶奶那一番話的含義。????姥爺小的時候,家里很富裕,但院子中只有一棵大榆樹。聽姥爺說他家祖上是唱戲的這棵樹從祖宗定居時就有了,一直郁郁蔥蔥的象征著祖宗基業。后來家道中落,太姥姥一個人守著老宅沒多久就走了,姥爺只能變賣了老宅。他到老宅搬東西時剛進院子只見滿地枯黃的榆葉,疊了樹周圍厚厚的一層,榆樹的枝干上光禿禿的,榆樹死了,有可能是太姥姥無心打理,但更像是一夜之間被人抽走了生命一般,突然的死去了。
大榆樹,如同我一直珍愛的槐樹一般,是家樹啊。它守護著它的家人,一代又一代,看著他們生老病死,分享著他們的喜怒哀樂。與其說家給了它旺盛的生機,倒不如它給了家珍貴的安定、幸福。家樹是一個家族的精神,是根是族人靈魂的歸宿,當家人之間失去信任家族精神被漠視,它的生命也隨之消失,這也許就是為何榆樹會在一夜之間死去的原因吧。姥爺所看到的滿地黃葉,應該是它的眼淚,榆樹為它的家人流的一地心疼的淚,為它守護了一生的家再也不存在流的悲傷的淚,為它將與親人永別流的不舍的淚。
家樹,象征著家族精神是靈氣之樹,它守護著家人窮極一生,與家共存。
? ? ? ? ? ? ? ? ? ? 家有老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焦怡婻
庚子年春,疫情將我們都拴在家里。
這之前,原本我和媽媽在家也就吃個夜宵睡個覺,第二天一早就匆匆各奔各方。疫情我們可有了大把的相處時光。
媽媽最煩的實屬一日三餐。做飯很讓她頭疼,平日她能點外賣就絕不下廚,經常有一頓沒有一頓地去姥姥家蹭飯。商場關門,飯店停業,她只好硬著頭皮開始做飯。由于太久沒有上手,一頓飯就能讓她精疲力竭。幾盤菜一上桌,好像每一個菜葉和肉片都奄奄一息。我心里苦笑,多大人了還沒我水平高,但還是嚴肅正經地嘗一口,并真情實感地進行吹捧。
早上媽媽為我準備好飯后,會倒下再睡兩個小時的回籠覺。下午我上網課,她還會繼續補覺。到了晚上,她會在客廳刷最近上映的電視劇,為動人的情節開心或流淚。只是晚上她會餓,經常偷偷吃掉我買的零食,如果我沒提這事她就當忘了一樣。一天半夜,我迷迷糊糊聽到吸溜吸溜的聲音,頓時心里一緊,騰身而起,經過反復聞味終于確定,那是我最愛的花甲粉!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我臥室的房門那么厚,我在這頭,她在那頭,我卻不能制止她這種對體重毫不負責的行為,甚至那么香的粉都不能吃上一口。
后來我才知道,媽媽追的是三國水滸,只是為了讓不喜歡這些大部頭的我,開闊眼界,媽媽看完再講給我聽。后來我才知道,高血壓的媽媽熬夜身體不舒服才不得已補充營養。后來我才知道......
疫情原因封了小區,弟弟想過來玩就不太容易了。媽媽會每天和他視頻,聲音也溫柔可愛起來。終于把他接過來,媽媽開心得不得了,陪他玩,還給他穿上小裙子拍照片,對著照片偷笑,說以后長大再給他看。弟弟把家里搞得一團糟,還非常喜歡破壞我的東西,我想吼他,媽媽卻跑來用可憐的眼神替弟弟求情,我無疑被那微胖的體型和幼稚的表情的神奇組合給逗樂了,只能作罷。
有次在客廳,我聽見她小聲叨叨,說我上了高中就不能每天見到我了,有點舍不得。她抱著茶杯,身體一半沐浴著陽光,頭發微微垂下來,眼睛盯著那幾片晃晃悠悠的茶葉。
我突然想到,媽媽也曾是個小女孩,怕黑怕蟲子,也會掉眼淚,笨手笨腳地被針扎到。只是歲月讓她用堅強把這些包裹起來。其實她一直是零碎而無趣的生活中獨特、可愛的存在呀。
慶幸遇見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孫江渝
身為姐姐,從小想的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把弟弟丟掉。從他“懂事”開始,吵架時常有的事,甚至有時還會上手。大人們常說,長大了就好了,到時候你倆可得互相依靠呢。我之前一直不相信,因為他奪走了本屬于我的東西。
八歲那年,溫柔的五月迎來了弟弟。
那時候的我第一眼看見弟弟,心里就暗暗吐槽:好丑!真的是滿足了我對丑所有的幻想。但說實話,抱起他的一瞬間,我的心仿佛被提起來一樣,手上的觸感就像是不真實的存在。一瞬間,覺得自己其實也沒有多討厭他的來臨。
他開始一點一點的長大。
一歲,他開始學走路。扶著他的兩臂,帶著他往前走,他每邁出一步都帶著些許的試探,那些試探是他對大地的好奇。他走的路線歪歪扭扭,怎么費力怎么來,雖然有時也會摔倒,會哭會鬧,但從來不缺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后來,嘗試著慢慢放開他,最后等來的是他自己朝我這里走來的喜悅。這種喜悅,不同于買到喜歡的東西的喜悅。
三歲,他開始去幼兒園。第一天去,他沒有哭,反倒是看似開心的在那里度過了一天。我很驚訝,驚訝他適應能力那么強。但去了三天后,他開始不再想去了。一個星期后,我從補習班下課,他朝我撲過來,陽光下的他笑著,小臉像一塊被丟進平底鍋滋滋烤著的年糕,白里透紅。他很興奮地跟我介紹著他的好朋友,還說自己特別喜歡上幼兒園。
原來他一開始,也在很努力的適應陌生的環境。
七歲,他開始上小學,而我,上了初三。他經常拿來作業和我一起寫,沒有過多的交流,只有筆和紙配合的聲音……他可能搶走了本屬于我的東西,但他又給了我可能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
很慶幸,參與了他的成長;很慶幸,能和他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