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你可能正每天花費2個小時在刷今日頭條、微博和朋友圈;
全民閱讀,你可能正每天花費2個小時在閱讀各種平臺推薦的好書;
知識付費,你可能正每天花費2個小時在“得到”上盡情暢游。
這就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實實在在的“學習環境”。
方式、方法、渠道、內容,多如牛毛。
沒有對錯,只要用心。
但我們也看到,還有很多的人,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悄然變身為“旁觀者”。
每天高喊“我要學習”,卻在行動上束手束腳、毫無進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怎么從一個“旁觀者”變成真正的“實力派”。
畢竟學習這件事,非常需要“即時行動力”。
01 學習這件事,挺小的
比如,你看到“一語成讖”這樣一個成語,但不知道這個字該怎么念,也不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于是你立刻百度了一下。
知道了它怎么念,也知道了它適用的語境。
就這么1分鐘的時間,它可能就會成為你長期不會忘掉的一個成語,只因為你親手查了。
再比如,現在就打開你的微信收藏,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你早就收藏好的100篇文章。
拿出來再讀一讀,你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你會發現,有些所謂“爆款”文章已經下架了,有些信息已經過時了,有些觀點你已經不認同了,有些知識讓你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工作中曾經遇到的那些棘手問題這里早就有答案了。
這些都證明,你進步了。
所以,別讓它們的價值僅僅止步于“收藏”。
這便是主動學習。
是很小吧?舉手之勞而已。
知識就是這樣常用常新、見微知著。
小小的即時行動力,往往能變成你前進的燃料。
前提是你要懂得克服自己的“懶癌”。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的那樣: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
02 學習這件事,挺大的
現如今,各個行業和公司都在悄悄發生著巨變。
銷售變了,醫生變了,物業變了,服務員也變了,倘若你還不變,就只能等著世界把你給變了。
但凡你聽到有人說他還可以在某個職位上悠然自得、詩情畫意,你大致可以斷定,他所處的環境是很封閉的,他看不到更大的天空了。
是的,可以這么武斷。
這個時代造就著前所未有的上升機會,但不好意思,這些機會是只留給有學習力的人的。
學習至少可以解決你兩個層面的需求:
①求生存。
因為不學習、不提升、不改變的人肯定要被淘汰,所以學習至少能讓你求得生存下去的機會,這是個很簡單的邏輯,毋庸置疑。
不學習就是不想生存,這也是不負責任的一種體現。
所以:學習=責任。
②求發展。
在這個真實世界中,能讓你脫穎而出的,往往是你刻意學習到的一些“隱蔽能力”,以及你那獨一無二的“學習方法”(關于這一點我會在以后的文章中重點提及)。
這是新經濟世界中的發展定律,所謂以“不變”應“萬變”。
萬變的是世界,不變的是你持續變化的能力。
所以,我們先暫且不論“學習區”和“恐慌區”這樣的高階學習,先從“舒適區”開始,把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起來再說。
最不濟,至少還能增加點智慧嘛,延緩延緩大腦退化。
等老的時候,還能坐在一起聊聊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最有意思的事情,研究研究某種植物是不是能在聽音樂的環境下長得更快更好,這多帶勁啊。
否則,就只能發呆等死了,還是略凄涼的。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所以:學習=不老。
03 學習這件事,挺殘酷的
學習是一件最體現不公平競爭的事情。
你不學,就不要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
你的學習和成長,一定伴隨著你的朋友圈的迭代。
這很殘酷,卻是事實。
但是這種迭代,更多的會讓你感受到柳暗花明、陽光燦爛的美好。
所以,殘酷就殘酷吧,沒有放棄,就不會有新生。
作為影響力這么大的一個公眾號,我深知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來呼吁“學習”這件事對現世的意義和重要性。
因為不管是創業還是打工,你所做的最大的投資永遠是你自己。
而且這個投資是屬于長期持有。
一個資產值得長期持有,那么它一定是有持續增值的空間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這樣的“資產”,自己做自己的長期投資人。
引用一句羅胖的金句:
“我們扣開并走進一扇又一扇知識殿堂的大門,最終走出來的,一定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要學會過一種無限升級的生活。
最后再來傳播點最靠譜的知識:
我知道,北極熊都是左撇子;
我知道,潘金蓮當年用的砒霜是三氧化二砷;
我知道,麥當勞一年賣出的漢堡所含的能量等于70顆原子彈;
我知道,從拿破侖到林肯,小小的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勝負的歸屬;
我知道,在個人時間管理上,有一種邏輯叫“困難的路越走越簡單,簡單的路越走越困難”。
看吧,學習會帶給你無限的有趣,同步讓你擁有無限的人生。
最后,用胡適先生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我們今天這個關于學習的小探討: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