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昏昏,不得而終。
近日,心思總是縹緲不定,忽而樂得清閑,轉念又愁緒紛紛。欲與傾訴,卻直悶胸口,掩于唇齒,難以崩出字詞一二。
說人話。
嗯。
這操蛋的人生,該如何應對?
第一愁,相處之道。
自古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就算到了如今,在稍有傳統觀念的人心腦中,女子,若過于有想法,即是自私獨斷專利之人,不能與其暢所欲言,是為不快。若過于唯唯諾諾,凡事半推半就,不多時日,毫無新意,又心生厭倦。故而,才出諸多男男,女女?(此處并沒有對同性戀者有歧視,真愛不分性別,祝幸福)
對那些被公號、微博等等宣揚的恩愛夫妻,很是羨慕。他們沒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凡俗禮節,你要辭了工作周游世界,我陪你,你不怕死地要奔向那連年戰火不斷的伊拉克,我陪你,你要去南極看那冰川,我陪你,你要系著安全帶從那高聳的懸崖上跳下去,我陪你,你要隱居于靜僻山野間,我陪你。是啊,我陪你,就像我懂你,一樣動人,教人濡濕眼眶。
理,不能總講于另一半聽。用心交會,而不是以理度人。像我們這些內心里總有一片世外桃源的人,才不在乎那滿屏亂鋪的雞湯,只在乎你贈予的,生活的酒,醇不醇。
第二愁,孝道、禮節。
上下五千年,被這個孝字壓歪了脖子的,數不勝數啊。
而立之年,不立,是為不孝。當論嫁時,不嫁,是為不孝。子志在四方,不能在父母膝下贍養,是為不孝。諾大中國,風俗各異,略互鑒一二,卻有違禮法,其心愚昧,是為私欲。。。。。
多啦,太多啦,舉不完的例啊。
想起小舅飯后與我們話家常,談及傳統,說,我們身在中國,中國是禮儀之邦,古人傳下來的風俗禮節,現在是越來越珍貴了。社會變化太快,我們需要的,是傳其精華,棄之糟粕,不要一味地想著傳承,也不要一味地想著抵觸,要學會與時俱進,與之共存。
我的思想與小舅同樣,不拘泥,不妥協,但也不擯棄。
第三愁,事業。
太閑散。內心里,就是一個喜歡徒步山野,向往河川徑流的小浪子。入國企已有十載,那滿心的事業抱負,早已被橫在面前的溝壑抵銷殆盡。因此,時常入不敷出,卻依舊活得逍遙自在。
這三年,勸我的人一一的走了,奔向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我看見有人月薪三五萬,有人日進斗金,有人壕氣沖天,有人早出晚歸勉強糊口,有人閑在家中怡然自得。我敬重這每一種人,因為那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生活,無論是不是欣然接受,與我何干?然,我這三年的潦倒閑散,與你何干?
第四愁,無處安放的靈魂
無處安放。有,也不敢輕易安放。誠惶誠恐。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