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觀影過程中,我的心都是揪著的,甚至難過的無法呼吸。
這是一部注定會留存電影史的偉大影片。
《熔爐》的熱映在韓國一度造成了“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于,韓國國會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
一部影片影響到了國家政策,這在電影史上是很少見的,不僅是因為電影主題比較敏感特殊,還源于電影各方面的優秀制作。
主題和基調
姜仁浩通過自己的老師金教授的介紹來到小鎮霧津的一所聾啞人學校當美術老師。
來到學校后,他發現學校的氛圍緊張壓抑。這里的學生臉上沒有一個未成年人該有的單純和快樂。
他試圖和孩子們進行交流,但是,他們的回應卻是抵觸和冷漠。他覺得十分奇怪。
一天放學后,他在學校的走廊里聽到了奇怪的叫聲,出于好奇,于是他循著叫聲找了過去。越走近,叫聲越發的凄慘。當走到女廁門口時,他停住了腳步,因為凄慘的叫聲就是從這間廁所里面傳出來的。
“里面有人嗎?”
他一邊問一邊試圖打開廁所的門,但是門被反鎖了。
他晃動門把,試圖打開廁所的門。
“喂!你干什么?”
“里面有叫喊聲,我想進去看一下。”
“即便里面有聲音,你也不能進女廁所啊!”
“這里的學生就是這么奇怪,他們無聊的時候就會發出這種叫喊聲來嚇唬人。”
姜仁浩的舉動被保安給阻攔了下來。
隨著影片的深入,我們知道了這是校長在對學生進行性侵。
不只校長,還有校長的弟弟以及樸老師。他們不只暴力性侵了女孩子,甚至包括男孩子也被性侵。
民秀、研斗和宥利,不堪折磨再一次選擇去報警,但是他們卻又再一次被警察送回了學校。
他們為此遭到了毒打。
姜仁浩看到了民秀和妍斗遭受毒打,他把他們帶到了社會維權組織徐干事那里。
從此刻開始,事件開始發酵。
徐干事和姜仁浩幫助三個孩子把校長、校長的弟弟以及樸老師告到了法庭,但最終在黑暗的官商勾結下,三個施暴者只得到了輕判。
徐干事代表孩子們繼續抗訴,但最終還是被駁回。
影片的整個基調都是非常低沉和傷感的,為電影主題的悲傷和難過起到了很好的服務。
即便是在海邊玩耍的那場戲,雖是要表現出安靜和溫暖的場景,但是這暖心的一幕也選擇了克制,而不是張揚的放肆開心,仿佛是從悲傷中好不容易擠出的那么一絲絲溫暖。保持了電影整體隱忍悲傷的基調。
敘事結構
影片采用的是線性敘事法,其中有多處蒙太奇的穿插,增加了故事的精彩性和懸疑性。
影片唯一的一條線就是校長和校長的弟弟以及樸老師對學生性侵,暴露后被告上法庭,最終卻被輕判。
導演沒有選擇多線條進行敘事,而是選擇了一步一步的把事情講清楚,這樣就更加突出了電影主題,讓事件的結果顯得更有震撼力,更引人深思。
影片開頭埋下了一個伏筆,以小鎮的大霧作為隱喻。小鎮的大霧不僅讓道路看不清,同時也模糊了公平和正義。
姜仁浩開著車在大霧中出了車禍,這預示著他的此行不會很順利,同時也預示著案件在滿是大霧的霧津遭遇了人為的禍患。
事件發生一年后,姜仁浩在地鐵里看到了一張霧津巨大的宣傳海報。海報的主題是“歡迎來到霧津,白色濃霧之都。”這是對開頭伏筆的呼應,同時也是對整個事件巨大的諷刺。
拍攝角度
影片拍攝鏡頭采用的是中景、近景和特寫鏡頭,為深入和生動的刻畫人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特寫鏡頭,有力的表現出了人物的傷心和悲痛,讓電影更加的有感染力。
研斗從校長的辦公室逃到了廁所,她把自己藏在其中的一個隔斷里面。她剛把隔斷鎖起來,校長就緊跟著追了過來。校長一個隔斷一個隔斷的搜。小小的研斗蹲在馬桶旁邊害怕的渾身顫抖,她用手緊緊的捂住嘴,眼淚不停的滾落下來。
校長走到研斗所在的那個隔斷,門是鎖著的,這時他的臉上陰險的露出了竊笑。這時候的鏡頭運用的是特寫鏡頭,把校長猙獰的面孔刻畫的入木三分。
校長從旁邊的馬桶上準備爬到研斗所在的隔斷。研斗聽見了聲音,抬起頭看見了校長得意又猙獰的臉。她驚嚇又絕望的開始哭泣。那哭聲撕心裂肺。
導演也用了特寫鏡頭展現了研斗驚恐又絕望的臉龐。小演員表演的很到位,完全演繹出了當事者的絕望神情。鏡頭為人物情緒的傳神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研斗因為被虐待入院,不能來上課,宥利沒有伙伴一起畫畫了。姜老師讓宥利畫他,而他畫宥利。姜老師把宥利畫的非常漂亮,看到自己漂亮的自畫像,宥利開心的笑了。特寫鏡頭下宥利的笑臉那么的天真爛漫,這才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笑容。
影片剛開始時,民秀的弟弟臥軌自殺,鏡頭只給了一只鞋的特寫鏡頭。民秀最終和樸老師同歸于盡時,鏡頭也是給了一只鞋的特寫鏡頭。呼應了兩兄弟的悲慘命運。
民秀臉部的傷給了幾次特寫鏡頭,除了一層一層的淤青外,通過特寫鏡頭下,我們從民秀的臉上也看到了冷漠和仇恨。
好的電影應該帶給人思考,《熔爐》做到了。
思考的同時,也應該有更多的反思和行動。
金干事問:“通過這件事情,你們覺得有什么改變?”
“我很開心。因為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原來我們和其他的孩子一樣,也是會被珍惜的。”
愿每個幼小的心靈都不再有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