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電影上映的半個月,直至我在7月8日零點看到這部電影之前,大魚海棠在我周邊已經形成了羅生門,更別提豆瓣主頁影評區精彩的文字大戰了。
有一撥人,對電影未映先黑,揪著一部預告片開始巴拉巴拉(小魔仙),從畫面、人設一路黑到中國動漫多少年來各種不爭氣。推薦大家去B站搜“動畫萌太奇”里的一期節目,5月的時候UP主就專門吐槽了《大魚海棠》定檔這事兒。不過,當有人從各種專業的角度,居高臨下地去批判這樣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然后褒揚外國動畫電影的時候,那種高傲的感覺很難抑制住,所以也很難令人真的信服。
還有一撥人,干脆直接抱住宮崎駿爺爺的大腿,舉起《千與千尋》的大旗痛斥影片抄襲,這些評價哪兒哪兒都是。
電影都沒看,就能黑出高水平,真的太尷尬了。
有一撥人,跳出來化身真愛腦殘粉,亮出“十二年”的情懷當金鐘罩,把電影跳票的勵志故事連同十二年前那個Flash版本的大魚海棠,一路給人安利到底。我身邊就有個朋友,他上大二的時候大魚海棠的Flash剛出來,他看完就覺得老牛掰了,所以現在無條件為《大魚海棠》,為自己過去的十二年的青春捧場。
還有一撥人,純粹路過湊熱鬧的,比如那個零點場坐我前面的00后小朋友,他就是看了《大魚海棠》的預告片,覺得畫面超好,于是大半夜一個人興沖沖抱著一桶爆米花跑來看零點首映。
電影放映前,我們后排的一群人在開玩笑說《大魚海棠》的畫風跟葫蘆娃差不多,就跟那小朋友一臉蒙圈地回頭問:你們不要嚇我,真的是葫蘆娃的畫風嗎?網上不是這么說的啊!
我們集體:……
所以,小朋友就這么容易被忽悠來忽悠去么?
后來,那個有著十二年情懷的朋友在看過電影之后跟我說:《大魚海棠》就算拍得還不錯了,如果中國每年多幾部這種制作水平的片子,中國動畫也就有希望了。但是這片子看完一遍絕對不會想看第二遍,哎。
情節太幼稚,必然是硬傷!再加上宣傳用力過猛,情懷消費過度,真的太尷尬了。
還是本山爺爺說得好啊: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
一個田埂上亂跑的小屁孩提溜著一條XXL碼的阿瑪尼大褲衩,野風一吹,菊花一緊,小屁孩就容易露點出洋相。
你說尷尬不尷尬?
看完這部電影,最尷尬的地方,就是影片呈現形式和內容的嚴重兩極分化。
畫面質量擺在那里,不輸國外動畫的效果,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女主的形象設計有待提升,看著有點愛不起來。)
故事情節擺在那里,比8點檔狗血無腦劇的套路還要簡單膚淺。故事主線單調,強行推進的痕跡太重。副線交代不清,有糊弄人的嫌疑。而三個主角之間不如狗帶的少年愛情,那是來得莫名其妙,叫人哭笑不得地演繹了一場天崩地裂版的少兒過家家。
誰十五六歲的時候會說“你接受的是一個天神的愛”、“早知道昨天晚上我應該抱你的”?如此污的對白,簡直是一本正經來破壞氣氛的,對此我不得不懷疑編劇的情商……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動漫的名字——中二病也要談戀愛啊!
此外,所有人設(除了女主)雖然很漂亮,很帶感,很玄幻,很有中國古代神話的味道,但是很抱歉,他們無一例外地過于扁平化,淪為了雞肋一般的路人甲乙丙,對于情節的發展,基本沒作用。弱弱問一句,這難道就是《山海經》正確的打開方式嗎?
泰戈爾在《飛鳥集》里有一句:生命如橫越大海,我們都相聚在這小船上。死時,我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再隨便問問,大家有木有覺得很耳熟?
一部這么尷尬的動畫電影,也難怪所有的影評讀起來都尷尬得不要不要的。
夸么?
那是希望中國動畫再接再厲,不忘初心不斷進步,同時也是尊重主創團隊堅持了這么多年的努力。
黑么?
實在是對動畫電影所謂的套路看不下去,不罵個透心涼,下回還這樣光靠情懷、宣傳、炒作來玩弄觀眾雙商要怎么整?
畢竟觀眾不是年少無知好忽悠,天真無邪天然呆的一群人,于是,眼看著豆瓣上《大魚海棠》的評分從8分跌到了6.6分,我內心竟然是平靜的(雖然我私心給了5星)。
口碑這種東西,在時間和大數據的面前,還是騙不了人的。
《大魚海棠》這孩子挺可愛的,但要少點虛胖,多點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