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上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里面寫到“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那時候我還有點嘲笑他們,怎么那么容易感傷?可是我越來越發現其實我也是這樣一個人,環境的變化和事態的發展變化也往往決定了我的心情。只是我也明白之所以每次的失敗都能找到根據。
一
今次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聘任的時候,有個朋友和我說,今次可能輪到你了,因為今次主要是看工齡和教齡的,倒是對于這種排名的方式我一般上不太感興趣,覺得能上最好,不上也行,心態好就行了。可是到了公布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居然還沒有進去 地十一級,仍停留在十二級,我仔細看了一下分數的排名,原來除了工齡和教齡以外,還有考核分數,而其中2014年的我的考核分數才可憐的82分,這直接拉了我的總分,而沒有我教齡長的教師人家每次考核分數都在九十多分以上。我明白不是生活欺騙了我,而是我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學生考試成績盡管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是那幾率應該是很小的,只要知識功底過硬,考砸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自己的分數低,還是自己沒有用到功夫,這沒有其他的理由可以尋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我看了看我身后的那十幾個老師的排名,他們都是比我小好幾歲的晚輩,而那些和我一起上班的同志們都早早跨到了前一級,這讓我回憶起了前幾年定崗位的時候,學校讓交論文,榮譽證書等等,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幾年了我荒廢了許多,沒有一個榮譽,沒有一篇拿出手的論文獲獎。
所以我明白,我的失敗來源于我的不努力。
二
很長時間以來,我呆在這個體制內,已經失去了進步的動力,才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就能覺得能看到自己養老的時候。由于工作的調整,我改帶了科目,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本應該多鉆研,多請教,可是我自恃才傲物,覺得這都不是什么問題,我只需要大致瀏覽一遍就足以應付學生,盡管課上有時上的磕磕絆絆,但是我仍自以為是。在后來的復習中,學生的總分和及格率都遠遠排在了我的同行的后面。
我這才發現她對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遠遠高于我之上,她雖然學歷稍微低一點,可是她努力啊!把每一課都認真鉆研,研究課程標準,研究學生,看視頻,聽講座,爭取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而且上課還特別有激情。在中考復習的時候還找學生談話,摸清學生的底細,了解學生不愛學習的情況,對癥下藥,自然效果要好的多。
我明白:沒有努力的播種絕對不會有收獲的喜悅。
三
每每看到我們同行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心里都是極其羨慕,有時候甚至責備自己的孩子,覺得怎么那么費力,殊不知每一個成功孩子的背后家長的付出絕對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呢?
著名的教育家尹建莉老師她的孩子圓圓能那么優秀,她的背后她的媽媽付出那么多,仔細研究孩子的成長歷程,對比教育孩子的恰當的方法,以及觀察孩子的各種細節,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并且把它寫出來,作為指導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示范。
我的一位朋友,她的孩子也是極其優秀,我也是目睹了她對孩子的付出,在生活上從小就要求孩子自立,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更懂得什么該買什么不需要。在學習上和孩子共同學習,能發現孩子不足之處,多訓練,多督促,孩子成長非常快。
而我呢?我只知道發脾氣,孩子考不好了我生氣,孩子亂花錢了我苦惱,但我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多少心血?有沒有觀察過孩子,哪門學科薄弱,在哪一塊薄弱?沒有仔細帶孩子去體驗生活,讓她自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當孩子做作業時,我要不就是躺在床上休息,要不就是顧自己的事,要不就是玩手機。
所以我知道孩子的目前狀況都與我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我要說,成功肯定要花費心血的,即使花費了心血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失敗肯定是與自己不努力有關。我應該從小事做起,找對原因,那樣才能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