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少年,王華峰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些人天生寫歌,原本就是用來寫自己。林夕寫的是他的蹉跎經歷,無論身旁有多少的冷眼嘲諷;方文山寫的是心中的靈魂,枯榮草木是他與杰倫的煙花佐證。而身為獨立音樂人的王華峰也是那樣,他譜寫的是一顆不羈少年的心。

獨立音樂人的路有多難走,可想而知。關在沒有空調的房間里寫歌,往往一切的努力都會無人問津,有時寫的往往是個人的痛處,要用自己的傷疤來取悅別人嗎?心碎的回憶洗滌出苦澀的相片,滂沱的眼淚灌注著獨有的苦澀,到底是脆弱還是強悍前的黑暗呢?面對這一切,王華峰不是獨自買醉?還選擇了煙火消殘后的奮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林若寧在《到此為止》中寫道的:“說到生活時,后悔著當初的幼稚爭議。”對于王華峰老說,歷經經年累月的創作艱辛,在沒有唱片公司支撐的背景下,堅持殊為不易,與音樂的戀愛勞神費心,很多人只能將其作為故舊之物丟棄。那么音樂對他而言,真的只是煙花易冷的消殘之曲?真的只是食之無味的雞肋?

面對現實,還是忠于理想,這是個問題。但對王華峰而言絕非如此,音樂于他是布達拉宮,是心田里的麥加。心中的挽歌經常引領他穿越到過去,回到最初拾起海灘上貝殼的地方。每當風吹著音符從耳邊掠過,他便會忘卻自己的痛處,因為當他把這些令人心痛的回憶放在鋼琴架,放在印有旋律的五線譜里,也沒有人會去追究文字的含義,他們只會注重其中的音符而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隨著年齡的增大,總是需要變得老于世故,擺脫青澀。但很多時候,這也會令我們喪失最初的沖勁,你可以說那是莽撞,但有時候這樣的懵懂卻是一種前進的動力,你可以裝作故意不懂,沉浸于自己的興趣,執著于自己的理想,哪怕別人叫我傻子和瘋子,至少在擁有理想的人來看是快樂的。王華峰絕不是唯一的,他們心懷愿景,心懷著對困頓現實的反抗,去勇敢追逐前程,懷著夸父追日的念想,追逐那傍晚的煙霞。

一個少年,站在傍晚的煙霞中,別人都會認為這是孤寂的背景,可一群少年站在那里便不會孤單。不能說王華峰有多出名,不能說他有什么經典的曲目,但當他拿起自己的提琴,站在漆黑的帷幕之前,他就代表了那些不羈的少年證明了夢想的切實可行。我們可以追求一種境界,摒棄鮮花和掌聲,摒棄喝彩和攀比,摒棄無意義的頹唐,我們可以不在乎在生活中譜寫自己或而傷心,或而快樂的過往,因為當我們自己為興趣和信仰而戰,我們就沒有白活過。就像王華峰作為獨立音樂人站在大家的面前,站在這個舞臺上,他就是那個以為夢想戰斗過的少年。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叫王華峰,他是那個戰斗的少年,我們也可以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