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紅店。
上個月有個北京同事來寧波出差的時候,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找有什么好吃的網紅店,給她推薦了幾家近期很火人很多的餐廳,她很喜歡。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根據現在的社會應該改一改,世上本沒有網紅店,排隊的人多了,就成了網紅店。
看似調侃搞笑的話,卻道出時下消費市場的現狀。
網上多次爆出茶飲市場網紅品牌“喜茶”排隊3小時的盛況,還有各種網紅青團、網紅冰淇淋店、網紅面包店等等,不勝枚舉。
相對于問這家店吃什么味道如何,人們似乎更care的是這家店排隊的人多不多?最近火不火?
火,那我也要去試一試,不能吃也要到此一打卡才算我是個洋氣不落俗套的人。
拿我自己來說,去上海玩的時候明明看到一些評論說味道一般般,但是路過看到很多人在排隊的時候,我還是會忍不住去試一試,總覺得必須自己嘗過才可以。
似乎我漸漸變成了自己口中不喜歡的人,一個隨大流的人。
2.
改變自己的主創之一彭縈說,一個人如果有天賦、有驅動力,有元認知能力,那潛力是非常可怕的。
天賦和內在驅動力相對好理解,元認知能力是什么?
我搜索了一下知乎,得到的解答是:元認知能力是潛藏在人腦中未被開啟的強大功能,是對思考過程的再思考再判斷再識別,也可以說是對認知的認知(此處有點繞)。
一般來說,人們的常規性思考,只是滿足了人正常生存的需要,但對概念的深度思辨,對命題的深度思考,大部分人都是不夠或很難做到的。
為什么?
首先,獨立的深度思考是很痛苦的。要得出不同深度和角度的結論,往往要做出一些痛苦的決定,然后反復的推敲然后推翻,再推敲,再推翻。而大部分人總是下意識地去選擇一條相對好走的路,忘記一些痛苦的過程,逃避產生的結論。
其次,你不得不承認,你會隨這種潮流,其實是你害怕與眾不同。你害怕自己會因為做了不同的選擇而失去同盟,你害怕別人都知道的事情只有你不知道。
于是,沒有過多的思考,我們聚眾,我們團購,我們拼單,我們一起去排那些最近很火的網紅店。
但是如果別人告訴你應該相信什么,你就真的相信了。那么你就會和別人一樣犯下同樣的錯誤。
世界上的大部分規則都是二八法則,但是我覺得真正擁有獨立思考擁有強大元認知能力的比例應該是2%和98%。
這些人是我眼中羨慕喜歡的樣子。
3.
如何可以不隨波逐流呢?
-刻意練習。
這是最容易開始也是最難堅持的事情。首先得有這樣的意識,其次經常對自己已有的認知活動進行再加工再思考,不能陷進某個具體的認知而無法跳出來,要深入,也要淺出。
-多多反問。
我和身邊的朋友都很喜歡看《奇葩說》,辯論者在演講完后希望能夠影響現場的比分,比分關系到正方反方的輸贏,所以在這些優秀辯論者的演講后,紅藍鍵經常發生大幅度的增減。我們的觀點一而再地被打破。
我經常聽完一個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聽完另一邊,omg,又動搖了。
如何可以讓我們自己不管他們怎么說我們都可以不按下另外一顆按鈕呢?這也許就是《奇葩說》帶給我們除了娛樂之外的價值。
在這一點上,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