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進廢退”應該適用于一切生理器官。腦子用得多,更加靈光。手指用得多,更加靈活。甚至嘴巴,說話多了,口吐蓮花也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
寫到這兒,我就愈發哀嘆我可憐的記憶力了。曾經的它,所向披靡,無往不利,它簡直就是我的驕傲。要說記憶力的高峰時期,要追溯到高中時代。五本歷史、政治、地理教材,語文課本上那么多古詩文,英文單詞,數學公式……那么多知識,居然全靠記憶力輸入腦中。只需朗聲讀兩遍,似乎就能深深印在腦子里,成為我的積淀。公考備考階段,常識板塊總會涉及到高中一些歷史地理知識。我首先想到的,總是那部分知識出現在高中那本教材的什么位置。上?還是下?左頁?右頁?于是,心內不得不一再嘆服高中時代的強大。它猶如強大的基因,滲透在我的血液里,一有外物刺激它就會出現,張牙舞爪耀武揚威,向我炫耀曾經的輝煌與榮華。
眼下,依舊唇紅齒白,依舊秀發飄飄。然而我的記憶力,卻在捉弄我,時刻提醒著我,已不復當年神采。很多重要時刻,必須依賴日歷和鬧鐘提醒。我甚至在想,現今科技手段的迭代更新,是不是也變相催促了我們生理器官的衰退?如今,背東西力不從心,耗時很多,大半天才能背誦一點。于是,漸生挫敗感。于是,索性再不愿去輕易嘗試。于是,記憶力,就真的一日不如一日。于是,連試的心思都再也沒有。
突然想起《中華詩詞大會》中那位16歲的“顏值與才華齊飛”的上海才女武亦姝。00后美少女,“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她不僅長得美,而且詩詞儲備極其豐富,蒙曼教授評價她說:詩詞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詩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氣定神閑的樣子,詩意就出來了。我覺得,只要她站在那里,就是對“腹有詩書氣自華”最美的詮釋。然而,詩意的背后,是大量閱讀、大量背誦來打底。于是,又分外渴望像她那樣娉娉裊裊。于是,心中那股渴望背誦的欲望就這樣被重重勾引了出來。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去了的,榮華也好,輝煌也罷,已然成為歷史。人,不能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自我沉醉,沾沾自喜。我需要的,是從此刻起,重拾記憶自信,讓自己煥發神采光華。
記憶長跑,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