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之后,對于同樣的事情,你會比普通人看的更加長遠和透徹。在此之前,你會經(jīng)歷一個很長很長的時間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臺,起于壘土。
你會從一個漫長枯燥的練習,一下子進入了一個快車道。舉個例子,如果你上班上了很多年,你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上了這么多年的班好像是一層沒變一樣。但是突然有一個機會降臨,這個機會跟你的專業(yè),工作,平時積累都比較符合。你果斷出手抓住了這個機會,那么你會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快車道。原先可能每個月只有6千塊錢,可是現(xiàn)在自己每天的收入都能達到2、3千。
你會感覺自己每天每個月都不一樣,都在成長。當然這樣的機會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冥想的開悟跟這很類似,你每天都在做著相同的動作,內(nèi)心的覺察也沒有太大的變化,經(jīng)過一段漫長時間的累積之后,如果你一旦進入開悟的快車道,你會每時每刻都有深刻的認識和覺察,你對于整個人生的洞察會更加強大。
在生活中,你可能和平時一樣工作,吃飯,聚餐,KTV。但是你的內(nèi)心是平靜的,你的覺察會一直跟著你。就像大海,雖然他表面上是駭浪翻天,但是他的內(nèi)部卻是渾厚、平靜。
不再焦慮
西方著名哲學家羅杰·沃爾什說:人類一直以來有一個基本的注意力缺陷和情緒失控的問題。而冥想成為了解決這一缺陷的最好方法。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活是忙碌的,每天面對那么多的事情,焦慮的情緒可能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吃一頓美食,通宵唱KTV,和朋友聚會聊天,看電影。雖然這些活動能短暫的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在活動的時候,感覺焦慮似乎已經(jīng)遠離了我們。可是,當活動結(jié)束之后,自己一個人躺在床上,孤單和焦慮又一次襲上心頭。所以我們才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盛宴,聚會,是一群人的孤單。開悟之后,你的覺察會幫你發(fā)現(xiàn)這種情緒,當你以好奇心來穿透焦慮,它的本質(zhì)就開始發(fā)生變化。焦慮的沖勁會越來越小,緊張的情緒也開始釋放。
待人如己
無論什么時候,我們總是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交流。切斷與所有人的連接,并不能給我們的內(nèi)心帶來更大的平靜。所以在與別人有技巧、細致的交流的同時,保持清澈的內(nèi)心是我們將要學習的重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立場。不管出發(fā)點多好,在接觸的過程中,總會有爭斗。有爭斗,就會帶來情緒的波瀾。冥想開悟之后,我們會試著與她的情感同步,試著如果自己站在她的立場上,內(nèi)心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和表現(xiàn),這個時候,我們的覺察一分為二,一邊是看著她,一邊是看著自己,對待別人也會像對待自己一樣,寬容,理解。
活在當下
每個人都曾經(jīng)告訴過自己要學會放下,活在當下。但是你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活在過去,或者是幻想未來。無論那時多么不好的回憶,只要我們無法放下過去,我們就會耿耿于懷,然后在不知不覺間,現(xiàn)在的時刻就悄悄溜走。任何事情,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無法再改變,我們的未來則完全取決于當下。活在當下,需要我們有無時不刻覺察的智慧,而這種智慧不能通過任何書本來學會。它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冥想來加強。冥想開悟之后,我們可以讓內(nèi)心立于當下,讓內(nèi)心力量細致的回應(yīng)此刻艱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