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4? 星期五? 晴
圖片發自簡書App
都說不要再深夜做任何決定,不要在一個人的時候下任何決心,因為這都是不理智的行為。以前常常在深夜看著微信、看著小說就哭了,并不是說故事有多么感人,或事情有多么能夠激起我情感上的共鳴,只是因為時間對了,情感也就宣泄而出,止也止不住。獨處時亦然,因為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很容易將很多事情想的更加封閉,也就給自己戴上了一道感情的枷鎖。
假期的時候,我留在學校做家教,自己一個人在寢室,早上出去,晚上回來,都只有我一個人的身影,面臨著很多事情都只能自己去處理,想要通過微信征得一下別人的意見又覺得很麻煩,那個時候就在想如果有個男朋友也挺好的,這樣自己也不至于太孤單。
這周由于室友專業有年會,但是室友不去,于是去沈陽找男朋友了,另外一個室友也是在昨天去阜新找男朋友了,寢室又剩下我一個人了,每天用鑰匙打開門,看見空蕩蕩的屋子,心理有一種失落感,“要是有一個男朋友就好了”的想法又一次在我的腦海浮現。
長到這么大,從來沒有交過男朋友,大學時,附近的人都說:這個年齡該找了,有合適的就處著吧,但是一心想著要回到家鄉沒有找,現在,年紀越來越大了,很多人已經不是簡單的勸說,而是開始著急了,因為即將步入大齡剩女的行列。自己也想找,從入學以來這件事情就沒有屏蔽掉,但是一直都是順其自然的態度,有合適的就相處,沒有合適的自己一個人也可以。而且選擇男朋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標準,也不希望自己隨便就將接下來的人生交付出去了,于是也就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
今天,我不禁在想:為什么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覺得有一個男朋友就好了呢?自古男婚女嫁是傳統,但是一定要這樣嗎?難道男朋友就只能是在身邊沒有人的時候陪伴自己的這樣一個角色嗎?這樣似乎對于一個男生來說有失公允。我也不禁問自己,為什么一定需要身邊有個人陪著自己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不能夠與自己獨處。以前看過很多關于獨處的文章,也有很多推薦的關于獨處的書籍,但是那個時候覺得沒有什么,獨處不就是自己一個人待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自己的未來,現在想想不是這樣。一個能夠真正獨處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的人。
獨處不僅僅是環境的單一,也是關系的單一,只有自己面對著這樣一種單調的環境,面對著高興的事情無人分享,面對著難過的事情無人訴說,一切都得自己扛著,在有壓力的時候還要學會放松,繼續生活。這不僅需要個體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還需要有廣闊的胸襟容納萬物,顯然這些我不具備。
經過昨天一晚上的生活,感覺自己一個人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妥,照樣是像以前一樣,回到起始吃點東西,然后洗漱,泡腳,看視頻,睡覺,生活似乎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自己的心境。
獨處其實并不難,很多時候不是不能夠和自己相處,只是因為更喜歡熱鬧的環境,但是一個人的生活依然不會改變,生活軌跡依舊在重復著。所以,學會與自己相處,讓生活繼續,也讓自己的內心在獨處中逐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