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巳已己
(致力于做一只心理咨詢的學院派科普小白)
簡書心理社群的玩卡不卡活動又開始了。
這是今天的玩卡不卡題。
我個人的感覺呢,
第一眼看到了兩個人在玩游戲。一個人站著,一個人曲膝跳了起來。他們握著對方的手,信任對方。心情狀態是高興。
我覺得左邊應該是個帶鴨舌帽的男孩子,而我應該是右邊站著的那個,她盤著發像個女孩子,身體瘦長,穩重有力。
和我的生活狀態的關聯,大抵是我心情也很開心吧,我和我小侄女就會這樣玩,但明顯左邊不是小侄女,不過心情是好的。
我最近的心情真的是蠻不錯的。盡管天氣炎熱,但居于鄉下,不用去想上班的瑣事,不用去想人際關系的復雜。
白天吃幾個水果小憩,晚飯后在青山綠水間散散小步,伴隨蟬鳴乘風納涼,再逗逗小侄女,簡直人生快事。
因而玩卡的時候,我變沒有壓力,所見之處,一片和睦安逸。
這次玩卡,群里我第一個發言,感覺還真就和我往常趕末班車發言不一樣。
若在以往,大家發言后我快言快語,生怕錯過玩卡時間,但都有粗粗看過大家的想法一遍。
而這次,我一馬當先,寫下之后都不敢發出來。為嘛?別人都沒發呀!
我還是挺膽小的。別人肯定跟我想法不一樣。
果不其然,大家開始各抒己見。家庭,親情,婚姻,師徒,游戲,各不相同。這才是人生百態,從一幅圖看自己,從一段文字里去猜另一個人這一段時間的生活姿態。
道長說,他想到了猴子想到《悟空傳》,我恍恍惚惚間覺得還真像是。
左邊那個姿勢,不正像個猴子嗎?
對了,姿勢,我想到了身體語言中的姿勢。
在社會互動的的非語詞符號的溝通里,有一種叫做身體語言。所謂身體語言,是指非語詞性的身體信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身體姿勢與外表,身上的裝飾等。
身體語言它具有簡約溝通的特殊功能。高明的攝影家抓拍一個真情流露的身體語言動作,這個動作就成了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一個動作反映了做出動作的整個人的表現。無論如何,語言永遠不能有這樣的表現力。身體語言往往比普通語言更為有效地反映人們的內心情感,由此可見一斑。
第一種,是目光與表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面部表情是完成精細語言溝通的一種體態語。
我曾反反復復地看過一部美劇,名字叫《Lie To Me》,這部劇是一場微表情的盛宴。我記著里面有很多淺顯的知識,面部表情這一部分不詳細說了,看看下面這些小習慣:
說話時一直把手放在褲兜里或抵著大腿,是緊張的表現;
人撒謊時會摸脖子,這是經典的機械反應;
說話時撫摸雙手多半是對自己表述的不自信;
如果一個人的表情并非發自內心,他一般會把臉部的肌肉運動集中在嘴巴的部分,如果一個人皺著眉頭對你說“我愛你”,你一定不要相信。
扯的有點遠了,我們說回身體語言,目光與表情外,第二種是身體運動與接觸溝通。
身體運動語言也是運用得最多的,如:
擺手:制止或否定;
手外攤:拒絕;
雙手外攤:無可奈何;
雙臂外展:阻攔;
搔頭皮或脖梗:困惑;
搓手或拽衣領:緊張;
拍腦袋:自責;
聳肩:不以為然或無可奈何。
第三種就是姿勢與裝飾了,我認為今天的玩卡就是姿勢的一種。
在日常生活中,姿勢也常常是溝通過程中的一個輔助因素,心理學家莎賓等人通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曾經將一些經常使用的姿勢作總結,如下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理解與研究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
裝飾主要由服裝,化妝,抽煙和攜帶品等幾個方面組成。這里就不展開說了。說回我們的玩卡不卡吧。
看了上面的身體運動語言和身體姿勢圖,現在你覺得玩卡里的兩個姿勢又有什么樣的含義呢?
肯定大家的想法還會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對各自的聲調和表情動作等身體語言所暴露出的信息都將影響各自的看法。
看法的不一樣,是我們生活的情境與各自性格的不一樣。我生活安逸,自然覺得玩卡輕松。你內心緊崩,遂覺得生活情勢如圖。
看法的不一樣,也是我們從各自的身體語言背景來確定姿勢的不同意義的。可能是游戲,可能是攙扶,可能是妥協,也可能是掙扎。
看法的不一樣,還來自于移情。移情作為對別人內心真實狀態的體驗,是準確解釋沒有被明確地用語詞表達的身體語言的重要前提。移情越充分,準確解釋別人身體語言信號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玩卡不卡,真的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個別地方參考:金盛華主編《社會心理學》
巳已己,似是花開,似是故人來。
更多玩卡不卡精彩內容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