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成人后,父母還能為孩子做什么?
安排工作、安排對象還是指導生孩子?
中國式的親子關系,融入了太多互相牽扯的羈絆。一代又一代,都是以子女為中心,幼時照顧教育,長大了操心工作對象生育。子女做什么也都要為父母考慮,工作、戀愛、結婚、生子,都被強行綁進了孝道里。
年輕人好像遲遲無法獨立,無法放手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人,過自己理想的生活,總是瞻前顧后。但事實上歸根結底,是父母無法獨立——他們太依賴家庭關系了。他們把一生都給了子女,同時也期望子女余生都陪著自己,聽自己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父母的姿態,威嚴而不可觸碰,一旦你發出不同的聲音,就是頂嘴,就是造反。無力反抗,只能忍氣吞聲。無數的人,在父母面前選擇了屈服,犧牲了自己渴望的理想生活。
子女成年后,曾經的依賴關系就互相置換了,變成了父母對子女的依賴。而且這種依賴,因為有了輩分的差距,變成了指示與脅迫。
“家里給你安排回來做公務員,這么好的工作上哪找!趕緊回來!”
“下次不帶對象回家不準進這個家門!”
“都多大年紀了還不生孩子!今年之內必須懷上!”
“哎,你這個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翅膀長硬了就不管我們這些老人了。我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現在我們老了你就想自己飛了不管我們了是不是?”
在這種半威脅半命令的喊話中,很多年輕人被迫接受不喜歡的工作,在不期望的年齡,與不喜歡的人戀愛,湊合著結婚過日子,莫名其妙地生孩子。一切只為了做給父母看,得過且過,雖然相安無事,但也感受不到多少激情和幸福。
我的一個朋友被逼著相了親,很快又被逼著領了證,婚禮結束后,她跟我說,收份子的時候總有一種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感覺。隨后的婚姻生活,兩個人也互相不聞不問,根本談不上什么感情可言。
“那你還著急結婚。”
“這婚又不是我想結。我爸媽非得逼我結,只能找個人湊合著過了。”
我覺得真可怕。為了讓爸媽高興,在人生大事上做出巨大犧牲,還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后半輩子全搭進去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沒說男大當逼婚,也沒說女大當迫嫁。
但父母呢?他們覺得幫你解決了你的人生大事,自己心里的大石頭也落了地,沾沾自喜,不會覺得自己這么做有什么不妥。因為他們的上一代,他們身邊的人,都是這么做的,甚至他們自己的人生,也是這樣被安排的。于是,不顧子女的意愿,強行干涉他們的生活,也成了他們認為合情合理的事。
無數獨立自主的年輕人,依舊在做舊時代孝道的犧牲品,為了父母而工作,為了父母而結婚,為了父母生孩子。
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因為他們自己就沒有長大。他們覺得你做事不順他們的心意,就叫不會處事,要親自教你,要為你安排,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才是對的。這種事事插足的行為,并不是因為愛,只是因為自私。為了讓子女離自己近一些,為了早點看到子女結婚生子,想方設法地安排子女的生活,“我們都是為你好”只是以愛為名的綁架罷了。
這種愛,太強勢,變成了一種壓力。
過分依賴子女,期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卻發現子女長大后很難再跟他們處好關系,又擔心自己會老無依,于是更要強行將子女綁縛在身邊。他們一直沒有學會把“以子女為中心”轉變成“以自己的生活為中心”,子女的大小事都要自己親自操持,讓子女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子女呢,出于孝道,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執行父母的意愿,事事要為父母考慮。在這種強行互相牽扯的關愛下,誰也難以自在地生活。
很多人都希望父母能夠照顧好自己,以自己為中心生活,不用什么事都圍著子女轉。也有很多年輕人,明明已經有了獨立的人格,卻被逼著過愚孝的生活。
國外的老人,跟子女一直都有著和諧融洽的關系。他們能獨立地照顧自己的生活,找到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事做,不用圍著子女的生活團團轉,而且自己也過得很快樂。同時,子女沒有太多的束縛,能夠放心大膽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國的父母,太需要獨立了。他們應該試著去接受子女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獨當一面的實事,尊重孩子的選擇,適當地退出子女的生活,以照顧好自己的生活為核心。這非但不會耽誤子女盡孝,反而更有利于他們過上自己的理想生活,讓雙方都能和諧相處。
工作,應該是因為興趣和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因為父母的安排;戀愛結婚,應該是因為愛情,而不是因為孝道的枷鎖。而且這些,應該都是由子女自行決定的,過自己期望的生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是每一個成年人的權利和義務。
以過好自己的生活為中心,不僅不自私,而是一種放手的大愛。如果人人都以專注自己的生活為中心,大家都能過得很開心。
獨立的父母,是優秀的父母。
父母不再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讓他們能夠主宰自己,是對成年子女的最大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