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A:公元1203年,南宋嘉泰三年,六十四歲的辛棄疾再次被朝廷啟用。他來到位于抗金前線的鎮江北固山頂,望著滔滔東去的長江水,寫下了一首壯詞:
B: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C: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BC: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A:遙想當年,二十三歲的辛棄疾,只帶了五十名士兵,長途奔襲,直搗敵營,生擒叛徒張安國,人不解甲,馬不解鞍,晝夜不食,橫渡長江,將叛徒獻給朝廷。那是何等的英姿勃發,何等的威武豪邁?
DE: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chan一聲)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chuo四聲)銀胡簶(lu四聲),漢箭朝飛金仆姑。
F: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A:渡江而來的辛棄疾胸懷壯志,卻難以伸展抱負,不得不在江西上饒,閑居了十幾年,過上了采菊東籬下,把酒話桑麻的農家田園生活:
G: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H: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H: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G: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一天,老朋友陳亮來訪,兩人慷慨激昂,縱論天下大事,辛棄疾豪情大發,喝得酩酊大醉,夢里,好像又回到了當年的軍營之中:
I: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男合:沙場秋點兵!
B:馬作的盧飛快,C:弓如霹靂弦驚,D:了卻君王天下事,E:了卻君王天下事,F:了卻君王天下事,G:贏得生前身后名,I:贏得生前身后名,合:贏得生前身后名!
I:可憐白發生,可憐白發生。
A:公元1205年,南宋開禧元年,朝廷終于下決心興兵北伐,辛棄疾又一次登上北固山,滿目瘡痍的大好河山讓他的心情無比沉重,飽蘸著胸中的憤懣壓抑和豪情壯志,詩人寫下了千古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BC: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DE: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FG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HI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BCDE: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FGHI:可堪回首,佛(bi四聲)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全: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A: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208年,辛棄疾病逝于江西鉛(yan二聲)山縣,終于沒能回到一生夢縈魂牽的故國河山。
歷史的江河滾滾向前,偉大的詩人也不過是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那無比赤誠的愛國情懷和永不放棄的戰斗精神,卻被歷史鍛造成中華民族的鐵血精魂,永放光芒。
BCDE: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FGHI: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全: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寫在后面:
《辛棄疾》這個節目是我為今年的專業匯報演出編排的。
給了我16級九個學生,六男三女,提的要求是古詩文朗誦,時間十分鐘以內。
簡單的辦法是到網上去扒,然后照葫蘆畫瓢,那就沒意思了。干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有了這么一個《辛棄疾》。
宋朝的文人我首先崇拜蘇軾,其次就是辛棄疾,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辛棄疾就是這樣一個大英雄、真名士。他的作品雄渾磊落,氣勢豪邁,非常適合朗誦。
這個作品的思路很簡單,以辛棄疾生平為經,把他的詞作串聯起來。共用了辛棄疾六首詞,分別是《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少年時事戲做》、《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茅檐低小》、《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這六首詞,四首豪放,兩首田園。加兩首田園詞,一來是為隊伍中幾位女生考慮,要有適合她們聲音特點的內容,二來也是想在鐵馬金戈的獵獵西風中增添一抹夕陽晚照來映襯,讓作品的調性更豐富些。
一度想把節目命名為《永遇樂》,想了想,還是直接點吧。
寫的時候,不知不覺把自己的一些感懷也放了進去。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是痛快的事,也是無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