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孩子的魔幻“深夜食堂”,新鮮開播...
“童真與詩意相遇”
In the Night Kitchen(廚房之夜狂想曲)是一本完全脫離成人正常邏輯的繪本,以小男孩的夢境為依托,追隨夢的軌跡,展現出一個無正常邏輯的搞笑故事。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又一凱迪克大獎作品。黑夜,常是小朋友最害怕的時刻。但在桑達克的繪本中,黑夜是充滿歡笑與冒險奇遇的快樂時光。超出常人的想像力中,牛奶瓶變成紐約摩天大樓。我們與孩子一起進入奇妙夢境,與米奇一同坐上面包飛機,翱翔在牛油的天空。
Maurice Sendak是享譽世界的美國作家和兒童插圖畫家。美國第一個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非凡的藝術成就對現代兒童文學發展影響深遠,被稱為“童畫界畢加索”“圖畫書創始以來最偉大創作者”。讀繪本時,我們需放掉一般邏輯,聽任夢境帶領我們的好奇。過程很好笑有點像歌舞劇,結局很可愛,沒有一點道理。但這不正是專屬孩子們的魔幻“邏輯”嗎?
在漫畫框格內,廚房的器具和食物被創造性構造成紐約大都會,不知從哪來的胖面包師,無不洋溢著美三十年代的復古氣息。強烈的時代感,也會給孩子不一樣的文化沖擊。同時,故事和畫面充滿音樂感,時不時就可以唱起來。語句押韻,讓孩子迅速愛上它,很久以后,還會不自覺哼唱起來。
你聽說過一個叫米奇的小男孩嗎?他聽到夜里傳來窸窸聲,于是大喊著,請安靜點兒!不知怎的他忽然飄起來,在夜空翻跟斗,衣服全部脫離身體,飄過月亮飄過熟睡的爸爸媽媽,進入皎潔月光下的深夜廚房。在那里,面包師們會一直烘焙面包直到天明,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早上吃到美味蛋糕。他們把米奇跟面團攪拌在一起,一邊唱著歌:面團里的牛奶!面團里的牛奶!攪拌,制作,烘焙!把面團放進烤箱,烤出一個美味米奇蛋糕。正中央冒著氣正在烘焙、散發出香味的地方,米奇鉆出來說:我不是牛奶!牛奶不是我!我是米奇!
于是,他從烤箱跳出來,跳進生面團,整個人連著生面團在深夜廚房飛起來。他揉呀捏呀敲呀打呀拉呀,直到它看起來像架飛機。然后,米奇駕駛著生面團飛機正要出發,突然面包師跑過來拿著量杯,哀號著:牛奶!牛奶!早晨蛋糕需要的牛奶!這有什么難的?我是飛行員米奇!我會以米奇方式拿到牛奶!他一邊飛,一邊拿了量杯,往上飛呀飛呀,越過深夜廚房頂端的銀河。
牛奶人米奇潛入瓶底,唱著歌:我在牛奶里,牛奶在我里面。上帝祝福牛奶上帝祝福我!然后他游到瓶子頂端,把量杯里的牛奶倒入下面生面團里——這樣,面包師們就把牛奶摻和進生面團里,敲打烘焙。牛奶在生面團里!我們一起烘焙面包!沒什么難的!深夜廚房里米奇突然尖叫起來“喔喔喔”,然后從一側滑下來,徑直飄向床上。心情快樂舒暢。身體干干的。又是一個關于吃的故事,只是,在夢中。相對于之前幫著媽媽做煎餅的小男孩,以及迷戀雞湯米飯的小男孩,這個小米奇更有想象力創造力,繪本更具后現代魔幻色彩,引人入勝。無論是面團飛機,還是調料瓶大廈,抑或牛奶里潛水,都讓人會心一笑,忍俊不禁。孩子入睡的深夜,大腦卻異常活躍,在幻想空間穿梭,自由翱翔。他也并不孤單,因為有一群忙忙碌碌的面點師傅,個個笑容可掬,友善樂天。他可以盡情玩耍,可以幫忙,還可以探險。
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里,周圍的高樓大廈幻化成鍋碗瓢盆的組合,揉搓之后的面團成了他神氣駕駛的飛機,掠過牛油的天空,飛入銀河系。孩子如此開心,內心如此安全踏實,可以猜到他平時的生活也是穩定愉悅,所以夢境才會如此富有想象力。尤其是潛入牛奶瓶,在乳白色牛奶中暢游,大快朵頤,那個畫面真實溫暖,充滿童真和詩意。就像是小男孩在夢中重回媽媽的懷抱,重新嘗到乳汁的味道。只有良好的養育方式,良好的母嬰關系,才能幫孩子奠定如此堅實的人格基礎。
在夢中,孩子幫著廚師們準備早餐面包,也展示了孩子的獨立能力,以及孩子自我滿足,自我安撫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大可讓父母放心了,因為之前高質量的陪伴和養育,孩子得以發展其它適應能力,即便面臨環境的改變,也能從容應對,包括與別人友好相處,包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夢境尾聲,孩子飛回自己的小床,溫暖,干爽。歷險結束了,新的一天讓人充滿希望和期待,一輪明月安靜守護,我們的內心也隨著孩子均勻的呼吸聲,同樣感受著這般寧靜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