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fā)現(xiàn)場圖
昨天看到一則令人驚心的新聞,前幾天,湖南一位35歲的媽媽在離婚第二天,與前夫通電話發(fā)生了爭吵,情緒暴怒之下抓起4歲的兒子,從賓館四樓扔了下去!
不幸中的萬幸,孩子在墜樓時被一根電線緩沖了一下,又掉進了一樓居民種菜用的泡沫盒子里。前夫趕來飛速的將孩子送到醫(yī)院,目前已經(jīng)脫離危險期,具體有沒有后遺癥就不清楚了。
事后,這個媽媽被當?shù)鼐娇刂茙ё撸⒁怨室鈿⑷俗锿▓罅诉@起案件。
截至目前,這位媽媽一個字都有說,只有剛變成前夫的男人大概說了一下來龍去脈。
他們婚后一直不和,經(jīng)常吵架,今年初七剛離婚,兩個兒子,六歲大的歸媽媽,四歲小的歸爸爸。辦完離婚手續(xù)后,媽媽說想和孩子再多呆會,就帶著兩個兒子住進了賓館。
第二天,男人去接兒子,途中給前妻打電話,發(fā)生了爭吵,悲劇隨后就發(fā)生了。
男人趕到時,小兒子已經(jīng)被情緒失控的媽媽扔下樓了,大兒子站在旁邊,嚇得大哭,嘴里喊著:“媽媽,不要!”
據(jù)知情人說,女人原打算把小兒子扔下樓后,再把大兒子也扔下去,最后自己跳樓自殺。
▲事發(fā)現(xiàn)場圖
看到這條新聞時真的被震驚了,不管情緒有多失控,多絕望,對婚姻對男人有多恨之入骨,可他是自己辛苦養(yǎng)育的孩子啊,樓那么高,孩子又那么小,怎么下得去手,怎么能如此殘忍?
孩子才三歲,他的未來還沒有開始,這件事情一定會成為他童年的陰影,噩夢,而且大兒子也親眼見到了這一幕。
親媽這么殘忍,小小的孩子們還能相信誰,去哪兒找安全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兄弟兩肯定都會擔驚受怕,不知道下次會被媽媽從幾樓扔下?
相信這位媽媽肯定是因為生活的各種重擔、壓力,絕望,才會情緒爆發(fā)太猛,失控,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清醒過后,媽媽該怎么為失控的情緒買單,該如何面對孩子?
情緒是心魔,尤其是媽媽情緒不穩(wěn)定,真的注定會是孩子躲不開的災難。
還記得年前那個被媽媽活活打死的九歲孩子嗎?爸爸常年在外,又不顧家,媽媽一直過著假性單親媽媽生活,稍有不順心就情緒失控,拿孩子撒氣。
孩子放學回來不慎丟了一部手機,又不好好寫作業(yè),媽媽便把九歲的孩子綁住,不讓他反抗,用木棍抽,從傍晚六點到晚上十一點,打累了就歇息,歇了又接著打,整整五個小時,期間就喂了幾口水。
深夜氣解了才把孩子抱到床上去,孩子說了一句不想見到媽媽,她就回自己房間,太累就睡著了。
直到第二天鬧鐘響了,媽媽去到兒子房間,看到的是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孩子。
因為情緒失控,親媽活活把九歲的孩子給打死,這個畫面想想都后背發(fā)涼,慘不忍睹。
可以想象孩子有多無助,絕望,他疼,他痛,他心在滴血,他肯定求過媽媽停手,喊過痛,但他的求助只是更激怒了媽媽的情緒,變本加厲,直到釀成悲劇。
懷胎十月,養(yǎng)育九年,經(jīng)歷了多少淚和汗,肯定也有幸福和歡樂。
孩子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怎么能如此狠心,殘忍至極呢?
最讓人受不了是,三天后雪化了,手機就安安靜靜,孤單的絕望的躺在地上。
不知道孩子的媽媽在拿到手機后會怎么想,生不如死大抵如此吧!
當然,每位想要殺死孩子的媽媽,肯定事出有因:
把孩子從四樓扔下的媽媽和痛打孩子九小時致死的媽媽,都是婚姻遭遇了不幸,喪偶式帶娃的艱難,這些真的能活活把一個好女人逼成情緒失控的瘋婆子。
人生一遭,誰都不容易,這些新聞文章的底下,有很多的留言都是非常通情達理,很懂她們的苦:
人們覺得被憤怒把你沖昏了頭,失控時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都是情緒惹的禍,都是被生活和渣男所逼。
真的是這樣嗎?
暴打了九個小時,一點沒有聽到孩子可憐的求救聲嗎?
四歲的孩子從四樓扔下去會有多害怕,多危險,媽媽不知道嗎?
我不信!
孩子做夢都想不到,最愛的媽媽卻變成了劊子手,這是一件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情。
如果孩子生下來就有選擇的權(quán)的話,一定不會想要這種喪心病狂的媽媽。
可惜,孩子不能自由選擇誰當媽媽。
情緒失控到不顧孩子的生死,不僅可怕,還非常自私,心里有火無處發(fā)泄,不敢去大街上找其他人發(fā)泄,只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失敗人生的喧泄品和陪葬品。
反正孩子是自己生的,又不會反抗,最好欺負。
昨天在新聞底下看到這樣一條評論:看哭了,為什么要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這給孩子心理陰影該有多大,以后對媽媽這兩個字應該是恐懼的吧!
當媽的的看到應該都特別有感觸,“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寧要討飯娘,不要做官爹”,媽媽不僅是孕育了孩子生命的人,也是年幼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媽媽情緒失控,必定是孩子躲不開的災難。
這個我深有體會,我的媽媽也是天生消極,控制不了情緒的暴躁之人,小時候稍微有點不如意,她就和爸爸吵個沒完沒了,我挨打也是家常便飯。
因為媽媽太過情緒化,消極,我們家常年都是烏云密布,年復一年都一樣,真的讓人有種窒息,想要逃離,我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睡覺都不踏實。
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要不是因為你們,我早就不活了。”
媽媽在說這句話時,咬牙切齒的一臉恨意,那時候特別想頂撞“既然這么恨我,何必生下我。”
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被原生家庭烙上烙印,被原生家庭的價值觀洗禮。
雖然我在心里告訴自己,一定不要像媽媽那樣情緒失控,可直到我結(jié)婚生子后才發(fā)現(xiàn),原生家庭帶給潛意識里影響是超乎想象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容易情緒化,消極。
因為我的情緒變化無常,先生總是盡可能的躲著我,反而讓我更暴躁,躺槍的自然就是孩子。
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五歲的兒子因為我吼一句嚇得如驚弓之鳥,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了童年的自己,那么孤苦無依,膽戰(zhàn)心驚。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媽媽就是他的全世界,如果連媽媽都讓他(她)感覺到恐懼和不安,那他(她)的世界就是一片灰暗。
明明是大人之間的矛盾,為什么總是要孩子來背鍋?
我懊悔,自責,抽自己耳光,不停的問:“不對孩子發(fā)脾氣,不把情緒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真的有那么難嗎?”
身為媽媽,把對生活的不滿發(fā)泄到孩子身上,這既不是本能,也不是本事,是典型的弱者欺負更弱者。
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稍微不順心就對孩子吼和打,這是一種病,得治!
孩子選擇了我來當他們的媽媽,渴望的是我的愛與呵護,還有我懷抱里香甜的溫柔。
這些年,我努力看書,學育兒經(jīng),修心理學,改變了所能改變的,也接納了那些無法改變的,越來越柔軟溫和,最少有十年沒有動手打過孩子,罵都沒有。
人生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放過自己,更容易接納和包容一切,好的不好的,都能坦然接受。
越來越相信慈母不會敗兒,管理不好情緒才會真的毀了孩子。
感謝我的孩子,你們讓我變得越來越好,雖還不完美,但卻溫暖十足。
希望這份溫暖如同陽光沐浴著我的孩子,讓他們感覺到了溫暖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