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編程經驗的人都知道,
程序永遠到達不了結束就是死循環。
死循環違背了算法的可停止性原則:
算法必須是最終可停止的。
也就是說,一直重復,永遠也不能返回結果的操作步驟(也叫死循環)是不能被稱作算法的。
算法的可停止性也就是"保證無論什么樣的輸入,也一定可以在有限時間內正確地停止"。
比如以下這樣的描述就是典型的死循環。
程序開始:
第一行:a等于1;
第二行:如果a等于1,則回到第一行;
第三行:退出程序;
1
比如這樣的死循環:
1)發工資;
2)用光,等發工資;
3)用10%存銀行;
這是無解的啊,永遠也到不了第三步啊,所有的計劃打算等于沒有,
你別不信,滿大街都是這樣的人,
我認識幾個小伙,在教育培訓機構做到總監級別,
工資12K以上,每月月光,還要借錢過日子,
曾經又個機會合伙創業,幾個人3萬元都湊不齊,只好放棄,
后悔沒存錢,信誓旦旦要立即開始存錢,
半年過后,見到他們,依然沒有任何進展。
終于相信了,花錢也會上癮。
其實很簡單,要改變他們的問題,只要把算法調整一下:
1)發工資;
2)用10%存銀行;
3)用光或不用光隨意;
2
比如這樣的死循環:
1)今天開始做XXX;
2)今天太累/晚/...,明天再說;
3)堅持做XXX;
見到太多的人,計劃堅持寫作、堅持學英語,
計劃了一遍又一遍,
曾經有好幾個欲報名學英語的人,
非常想學,也知道英語確實很重要,
而且對工作幫助很大,
幾年過去了,還是沒開始。
原因就是陷入了死循環,永遠都不會開始。
給他們的答案就是:開始。
任何事情只有行動才能產生效果。
所以對他們來說,循環只有兩步:
1)開始;
2)堅持;
3
曾經有一段灰暗的歲月,
每天陷入煩人的瑣事,
日復一日,無窮無盡。
感覺萬念俱灰,日子沒有出頭的一天,
直到看到一個算法理論:算法必須是最終可停止的。
是啊,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盡頭,
愛情也好、生命也好、友情也好都不能例外。
宇宙是從大爆炸中產生的,它有盡頭。
地球也有盡頭,世上萬物都有盡頭。
人類會消亡,個人的生死,代代更替是尋常事。
所有的煩惱,在當下看來是無窮無盡,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短則一會,長則幾天半月,那些煩惱就會灰飛煙滅。
所以說任何事情,拔高來看,放到更長的時間周期來看,
比如,10天以后,10個月以后,10年以后,會如何?
我把它叫做”三十理論“。
比如,人到中年,常常會因為子女教育問題,家務問題等,
與另一半發生摩擦,鬧得大家都不愉快,
現在每當這樣的時候,
我機會用”三十理論“,10年后,不管如何,都會長大,
不會因為瑣事而停止成長。
我們也會老去10歲,10年后再看今天發生的事,
我又會怎么看?怎么想?
4
去年,為了解決一個無解的生意上的難題,
跟一家機構簽了一個死循環的合同,
1)乙方經營管理;
2)甲方參與學費分成;
合作了半年后,經營不理想,我們想中止合同,
才發現是死循環,
因為沒!有!中!止!條!款!
比如,合作中任何一方不滿意怎么辦?終止后學員歸屬?。。。。。。
又狠狠地打了一回臉!
世界上萬事萬物皆有終!
合同也不例外,有自然的合同的到期終止。
也應該有合同執行的中途的中止。
否則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一份正規的合同,肯定包含終止和中止條款。
結語:算法源于生活,基于數學,成于計算。
算法的可停止性原則,提示我們萬事萬物皆有終,生活避免陷入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