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游歷山川,結交天下,何等快意瀟灑,但終是一心想要躋身官場,殊多可惜。
2,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中的這句話,也可以作為為人父母父母的信條。
3,《聊齋志異》
《阿繡》里劉子固不能識阿繡與狐女,而仆人卻能分辨,不知旁觀者清,還是另有意。另西王母在山海經中長相可不美,阿繡兩人若學那個樣子,大概就不被喜歡了。
《公孫九娘》讀來令人傷感。
《鴉頭》里王孜被挑去拗筋,《江城》中江城被水撲面,之后都了無生意。
4,韓寒電影《后會無期》有“小孩才講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句,看似有理,實則無趣,凡講對錯的大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而看利弊的大人們,見到講對錯的小孩子,不知心里是否有愧?或許是沾沾自喜吧。
5,李漁著作龐雜,然最知名的莫過于《肉蒲團》,《聊齋志異》諸篇,看過之后,其他著名篇章不說,大都會記得《犬奸》。
6,《鏡花緣》屬于半部好書,后面女學究段落實在讀不下去。林之洋裹腳段落,新奇有趣,含意諷刺,以為作者超然,但牡丹的腳,終究是被束了。不過此書設置的背景時間是武則天時期,那時還沒開始流行裹腳,算得上是個bug。
7,李白杜甫等人,生前不如意,死后名流千古,而同時代權貴生前富貴榮華,死后默默不聞,仔細想來,多是如此,那么活著榮華,還是死后名揚,究竟哪個更好呢?
8,《詩經》,也可以改個名字,叫《讓你知道你其實是個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