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個故事,或許大家都知道。晉惠帝的時候,有一年大饑荒,百姓沒糧食吃,就挖草根吃觀音土,很多人被餓死。災(zāi)情報到朝廷,晉惠帝大為不解,也是苦思冥想,尋找可能性哈,終于腦中靈光一閃說:“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老百姓沒糧食吃,為什么不喝肉粥呢?晉惠帝是“善良”的,也是心里想啥就說啥,沒彎彎腸子的。明明是善良真誠的意思,因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已,話走偏鋒飛去了,徒遭笑柄。發(fā)心也是好的。
皇帝高居深宮,不諳世情城府淺薄倒也罷了。話說有位和尚旅途勞頓,坐一樹下乘涼歇息。忽地頭頂“嘩嘩”而下一泡童子尿。和尚大怒,仰頭見一孩童從樹上嬉笑,和尚一轉(zhuǎn)念:嗔怒有失僧眾體面(很有團隊意識)。就微笑招手引孩童下來,贈與糖果。孩童歡天喜地覺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隔天見一商隊來到樹下,一泡童子尿“嘩嘩”而下,于是一頓暴揍。這個和尚地地道道屬于陰險黨,表面上寬容和善,內(nèi)藏陰險,假手于人,報復(fù)孩童。言意之間,用“意”傷人。
還有一則,那時計劃生育抓得嚴(yán),超生的下場很慘的,從一懷孕就得東躲西藏,怕被逮著。一村婦是過去女游擊隊長的女兒,想再生兒子懷孕幾個月就躲回娘家,母親是有功的游擊隊長,自己又是嫁出去的姑娘,以為躲回娘家還是比較安全吧。計劃生育是國策,只要孩子還沒生出來,逮著就引產(chǎn)墮胎。女游擊隊長的女兒也不例外。被發(fā)現(xiàn)后就要被抓,那婦人就跑,遇河無路便跳進深秋的河水。岸上的治安委員問村長怎么辦?村長瞇著眼盯著游遠(yuǎn)了的婦人,知道胎是保不住了。嘴里無奈的嘆口氣:怎么說她媽也是有功的人,隨她去吧。撤!
依然是用“話”掩蓋“意”的陰險。
有一朋友閨女找對象,考慮閨女將來,朋友就指點未來女婿在單位如何如何發(fā)展,用心良苦。后來朋友的閨女和對象吹了,那小伙子氣憤地在他的朋友圈稱我那朋友“市儈”,我朋友在被同時追問那個小伙子咋樣時沉吟著說小伙子“不熟”。同一事不同“言和意”。
生活中,也有很多可愛。明明人家很難受,嘴里勸人家:忍忍就過去了。明明累得不行了,加根稻草也會死,就假意說:你能行!眼看別人不可能,卻對人家說:相信自己!說白了人家懶得理你,有一搭無一搭丟你一句鼓勵的話。隨你了。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一意貫之,真的相信自己行。再難,告訴自己:忍忍就過去。明明自己真的加根稻草也會撐不住,卻告訴自己還可以:真的就挺住前行了。有時就算自己感覺要完蛋,可一股堅持向上的精神呼嘯而來,唉!老子又活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