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在春晚一炮而紅之后,最近一陣子網上就各種流行“類似“時間都去哪兒了”這種往昔不可追的感傷之句。人們不止一次的感慨時光的飛逝,古語就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說法,可見時光真的如白駒過隙倏乎就不可見,這正是“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來無影去無蹤但卻能夠磨滅我們的夢想蒼老我們的容顏蠶食我們的生命,你看到它卻無法真實的觸摸到它,你感覺到它卻無法留住它,你覺得它無情但它卻能夠帶給你感動,當你停下來追憶過去的它的時候你就把握不住現在的它,正所謂“往事不可追“,你只有珍惜現在的它才能夠有資格擁有未來更好的它。
如果有可能就做一棵樹吧,一棵在時光的流逝中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白楊樹。春天努力的發芽,不是為了吸引鳥兒來筑巢,只是簡單的響應季節的呼喚;也不是為了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只是正常的順應生命的流程。一棵樹似乎也不會有凡塵俗世中的喜怒哀樂,它只是在四季的輪回中按部就班的循環,它不會隨便的就挪動到另一個地方。如果它生來就長在母親的身邊,那么如果沒有人為的力量去干擾它,它會一直在母親的身邊經歷生老病,直至生命的盡頭。夏天努力的吸收陽光,也許它并不像外界所說的那樣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是為了造福人類,不是嗎?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只是它的本能,也許它在嘲笑:你們這些無知的人們啊,總是主觀的把自己的感情強行灌入給我卻一點也不在乎我的感受。盡管這是造福人類社會的大功德一件,但不見得它會心甘情愿的接受。
既是生來為樹,那就恪守樹的本分。你看不到樹的生長,也聽不見它抽芽茂盛的聲音,但是你會在某一個轉身突然的感慨:樹都發芽了,春天來了吧。也許還會在它茂盛的枝葉里找到夏天的痕跡,樹的存在本身不是為了提醒你我季節的變化,可是我們會在清掃秋葉的時候讀懂秋天的荒涼,會在寒風吹過它光禿禿的枝椏上感受到冬天的凄悲。一棵樹經歷的四季我們也真實的體驗過,只是我們不止經歷自然界的四季,我們還經歷人生旅途中的四季。所以做一棵樹吧,只簡單的經歷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只規矩的按照四季的規則抽芽、新綠、茂盛、落葉,只平靜的看待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不會有離別不會有傷悲不會有煩惱,也不會矯情的隨便感慨“時光都去哪兒了”,因為我真實的走過四季,在我身上能找到四季帶給我的真實印跡。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就是四季,我就是時光。
那只是一個夢,一個我不想醒來的夢,夢里我是一棵生長在森林里的白楊樹??墒切褋砗笠琅f生活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交織著的塵世,就像一棵樹要經歷自然界的四季一樣我也要經歷人生中的四季,它看起來和自然界的四季一樣,但實際上它沒有自然界四季那樣的規律和按部就班的流程,因為我永遠都不知道我人生的下一個季節是什么,我永遠都不可能像一棵樹那樣簡單的只需要循環往復,但是我卻可以比一棵樹經歷的更多,我能夠感受離別帶給我的傷心樹卻不能,我因為不知道下一個季節是什么所以能有所期待樹卻不能。我一邊羨慕樹但同時我又萬幸自己不是樹,因為樹可以經歷的四季我只要稍加留意也能夠感受的到,但是人生中的四季非我而它不能夠感受到。
多想做一棵樹啊,一棵在時光的流逝中站成永恒的白楊樹。在狂風暴雨中依然保持最初的姿態,在經歷風雨后不顧影自憐反而迅速的成長,每一天都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朝陽。即使不是樹,并不代表我不能像樹那樣的生活。如果你想如果你行動,那么你就可以做到。不就是像樹那樣生活嗎,不就是在春天來的時候努力發芽夏天到了努力生長嗎,我不是樹但我也可以在失意的秋天努力撫平自己的傷口,也可以在遭遇失敗的冬天蓄勢待發,不是嗎?樹教會我的不就是在什么季節就順應季節的規律調整自己嗎,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該哭的時候絕不壓抑自己該笑的時候就放聲大笑。如果能像棵樹那樣的經歷四季時光才不算白白棄我而去,因為我真真切切的看到時光來過并帶給我成長。
你看春天又來了,樹又在努力的發芽,你呢,是不是也該追循你的春天調整你的節奏跟上它的步伐?你不是樹,可以不必像樹那樣在遭遇狂風暴雨時面無懼色,你可以害怕但你不能逃避,你可以戰栗但你不能倒下,連一棵樹都要經歷的風雨你怎會躲過,堅強點,大不了風來時順著風搖一搖雨來時彎著背讓雨澆,風雨停了就調整好狀態去迎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