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句話說,秋天的美好,有一半是因為時節,有一半是因為美食。
這是真的,秋天的節日,陽歷有教師節、國慶節、感恩節和萬圣節。
農歷有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九月初九的重陽節。
二十四節氣中有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
伴隨著時節到來的,是各種各樣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應接不暇……
2.
潮汕地區,拜神最離不開各式粿品。七月初七是紅桃粿,七月十五是安仔粿,八月中秋是軟餅粿......
潮汕地區,七月初七也叫“女兒節”,出嫁的女兒,在這一天是要孝敬父母長輩的。
七月初七最有名的吃食是“豬腳熬花生”,豬腳挑選不肥不瘦的前腿,洗凈焯水,放鍋里慢慢熬,煮開以后加進花生,最后加進冰糖或白糖,一鍋香噴噴、甜蜜蜜的“豬腳花生湯”就出爐了,做兒女的就趁熱打包,趕緊送去給父母品嘗。
剛結婚那幾年我做過,每次都要起個大早,豬腳要提前一天預訂好,因為真正等到七月初七那一天,整個市場是找不到半個豬腳的。
八月十五中秋節,芋頭飄香。中秋節是月圓人團圓的日子,難得舉杯邀明月,家人兩團圓,怎少得了美食的相伴呢!
潮汕地區最應節的美食當推芋頭!有各種各樣的做法:蒸芋頭、糕燒芋頭、返沙芋頭……。
記憶中,每逢中秋佳節,爸爸都要擺開陣勢,做返沙芋頭,我們小孩子就拿個大葵扇,站在一旁,聽候吩咐。
只見爸爸先將芋頭洗凈、去皮,切成長方形小塊,鍋里倒上油,加熱炸芋頭。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了:熟糖。這一步驟做得好不好,是整個美食成功與否的關鍵。熟糖就是:? 鍋里加點油,放入白糖,加入少量水,讓糖融化,不停地攪動鍋鏟,讓糖漿泡泡變濃稠,這個時候爸爸喜歡把鍋鏟舉高,當糖漿滴下,成為一條直線的時候,就是火候到了。
這時,往糖漿里倒入炸好的芋條,關火,不停的翻炒,讓糖漿均勻的粘到每一根芋條上,這個時候,爸爸就會叫上我和弟弟,快快揮動手中的大葵扇,幫忙芋頭降溫。
接著,見證奇跡的時刻就到了,隨著溫度下降,正在翻炒的芋頭,它們表面上的糖漿就凝結、返沙了。香噴噴的返沙芋頭就大功告成了。
3.
每個佳節都有美食相伴,每份美食又總是讓我們想起做美食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