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說你馬上要失業了。我笑稱你還未到中年,就要面臨下崗。
你很焦灼,這幾天絮絮叨叨在微信上語音夾雜著文字,猶如排山倒海一般向我撲來。大約是把我當成神奇的吐槽君了,貼心的知心姐姐了吧,就像我之前遇到煩心事向你碎碎念一樣。
你在擔憂什么呢?大約就是所在的餐飲會所有一座樓要拆了,導致餐廳接客數量下降,進而公司節約預算會裁員。嗯,大體是這個意思吧。其實說明白點,就是公司有調整要裁員,你和眼下這幾個同事比,一無靠山,二無過硬的實力,所以你內心隱約感覺最后被裁的會是你,然后開始忐忑不安,這幾天試圖從除了老板以外的各個人最終打探出一絲蛛絲馬跡。
我該怎么辦,是主動找老板談離職還是等老板主動開除我,萬一老板念在我工作這么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不好意思開除我怎么辦?萬一我主動去找老板談離職,老板本來想留我,但是聽我談完以后認為我是和剛剛集體罷工加離職的那幫廚房小伙子們是一伙的,怎么辦?萬一我找他談他也不找我談,但是最近拆樓很多東西要搬,搬好之后老板很多關系要維護,要請客,要有人服務,等我把活干完他再來攆我走,那我怎么辦?心塞不心塞?
我的朋友啊,我要是從頭到尾把你這些顧慮看完聽完,那我的頭大了怎么辦,所以幸好我沒聽,當然前提是我知道你不會生氣,有些時候啊,人傾訴只是為了傾訴,像找一個樹洞一般的存在,不需要回應,只需要接收住她所有不暢的情緒。
我看著你一條一條59秒的語音信息,在聽了5,6秒之后,我直接給你回了一條:太長了我實在聽不進去,但是我覺得你確實想的有點多了。
所謂旁觀者清,就是因為,旁觀者沒有其中的利弊牽連,所以能給出比較中肯的建議。我給你的建議呢:眼下該干啥干啥,沉住氣。不要聽風就是雨。如果事情真的是木已成舟無法挽回了,那也不要慌張,邊工作,邊找工作,騎馬找馬。做好眼下事,尋好后路,然后聽從領導安排,這才是你眼下你真正該做的。
你顧慮了那么多,唯獨沒有想到:為什么焦慮的會是你?
你啊,和我一樣,都還年輕。實在沒有必要為了一份工作,如此坐立不安。我知道,你擔憂的是,不安于眼下的工作又不知自己還能干什么。但是這一點,沒人能為你尋得答案,因為你的內心,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很早就說厭倦了餐飲行業,太累,沒有發展空間,只是因為從畢業一直做這個行業,習慣了。當我和你抱怨一把年紀為了多尋找客戶還要上大街發傳單時,你對我的回應多半是我一個餐廳經理現在整天在廚房刷盤子。你很多次和我說你想換一份工作,但是因為擔心,擔心工資少,擔心自己沒什么可干的,擔心用人單位覺得你是已婚婦女還要生小孩,不肯用你。你啊,擔心了那么多,最后還是走到了擔心被下崗的這一步。
所以,趁這個時候,是該好好思考一下了,一輩子那么長,總還是會遇到像現在這樣的時刻。因為沒得選,只能把主動權交到別人手里,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來主宰,就如眼下一樣。
可是你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你一個堂堂的餐廳經理,最次大不了換一份工作,重頭再來而已。相比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你有十成的優勢可以去挑選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無關薪水,哪怕從頭一點點做起,只要你喜歡就好。要知道,人生,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況且,你才26歲吶!
電影《本杰明·巴頓》里面有句臺詞:我們注定要失去所愛之人,不然我們怎么知道,他們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重要?
我想對于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在面臨失去的那一刻,你才真正知道,它對你來說,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如果真的重要,那就好好珍惜,想辦法去留下來。即使最后結果不盡人意,但是最起碼試過就沒有遺憾。
如果只是為了糊口,為了沒有走出舒適區的勇氣,那么正好借助這次老天給的機會,和它來一個正式的了斷,去開啟你職業生涯中的新紀元。
所以啊,停止你的焦慮吧,以不變應萬變,方為上策。另外,永遠不要安于現狀停止學習和進步,這樣才能在未來遇到這樣的時刻,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祝你,早日找到真愛的那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