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林居士
? ? 時建興十三年春閏二月,丞相領兵三十萬出征曹魏。后命姜維、馬岱等人引兵三千奔襲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魏兵見蜀兵來到,全無準備,紛紛四處奔散,各自逃命。蜀軍不費吹灰之力,即得了城池。是夜,丞相謂維曰:“武都、陰平等處郡縣,已經攻取,下一步當取祁山,此處乃兵家必爭之地,可攻可守,進可取長安、洛陽,退可入斜谷、上邽。”丞相乃密授姜維計策,命其自去分調。維回帳中,召諸將前來議事,著馬岱引二千兵士突襲祁山,廖化于正面攻打,其余諸將從左右攻打,諸將一一領命。
且說魏主曹睿青龍三年,魏主封司馬懿為丞相、大都督,總管大魏各處兵馬,安鎮諸邊。忽近臣奏曰:“有邊關八百里急報,蜀國都督姜維領二十萬大軍從漢中出,分三路進取長安、隴西、平涼等地,隴右、武威等地城池已失陷,現蜀軍正向長安進發,請陛下發兵救援。”魏主聽之,大驚,急問群臣曰:“蜀軍又來侵我土地,掠我人口,誰愿為將,以退蜀兵?”司馬黃休奏曰:“惟一人可矣?”帝曰“愛卿速速說來?”“曰:“可遣大都督司馬懿前去抗拒蜀兵。”于是乃宣司馬懿。懿曰:“既如此,臣愿為將,領兵迎戰蜀軍。”魏主大喜,詔旨封賞,懿拜謝。司馬懿領旨后,遂同二子星夜趕赴長安,分遣諸將,乃引二十萬大軍來敵姜維。
? ? ?卻說,蜀軍探子得知消息后,即飛鴿傳書蜀營,姜維得之,急來到中軍帳,報與丞相曰:“今魏國都督司馬懿率二子領兵二十萬往長安、祁山等我軍營寨進軍,不知丞相當以何計破之?”丞相曰:“此事吾已知之,伯約不必驚慌。司馬懿出戰,必來奪吾祁山、街亭等處,好斷吾軍退路,汝可教廖化、王平各引三千軍士去守此處,無論魏軍如何挑釁,切不可出戰,等魏軍士氣松懈之時再一股出擊。另調張翼,陳云埋伏于斜谷兩旁,待魏軍先頭部隊趕到再出擊,挫其前鋒,滅其銳氣,渙其軍心。”姜維領命而出,按照丞相所囑行軍布置。
? ? 是夜,果不出所料,司馬懿果然派遣前軍來爭奪祁山、街亭二處,不料卻被蜀將張翼、王平等人襲擊,死傷大半,少數魏兵四處奔逃而歸。眾將大勝而歸,姜維于營中大擺慶功酒,慰勞軍士。酒行數巡,忽軍士來報,有魏將來投降,姜維喚入問之,答曰:“某乃魏國偏將馬青是也。近與秦明同為前鋒,前番因戰失了營寨,某與之逃回,不料司馬懿徇私偏向,不斬秦明,反欲殺我,某奮力逃脫,特來投降將軍。某雖不才,愿乞收錄。”言未畢,忽報帳外有一魏將挑釁,單搦馬青交戰。姜維與馬青問曰:“此人武藝比汝,若何?” 馬青曰:“某當斬之。”維曰:“汝若斬秦明,吾方不疑。” 馬青欣然上馬出營,與秦明交鋒,未幾,只一回合,便斬秦明于馬下,魏兵各自逃走。馬青提其首級入營,姜維教且退下,待再喚。姜維入中軍帳,稟告于丞相,丞相曰:“汝之意見,何如?”維曰:“此人乃是詐降,先前所斬之人并非秦明,乃另有他人。”丞相曰:“所言甚是,此人乃司馬懿哨探,前來探視吾軍虛實。”丞相教咐姜維當下可如此如此。維領命出帳。
? ? 乃使軍士喚馬青至帳中,叱曰:“左右拿下,推出午門斬首。” 馬青曰:“小將何罪?”姜維曰:“吾雖不識秦明,汝今日所斬者,并非秦明,安敢欺我!司馬懿令汝前來詐降,好于中取事,卻如何瞞得過我!若不實說,定斬汝。” 馬青只得實話告之,泣求免死。姜維曰:“汝既求生,可修書一封,教司馬懿自來劫營,吾便饒汝性命;若捉住司馬懿,便是汝之功,還當重用。” 馬青只得寫了一書,呈與姜維。姜維令偏將將馬青監下。廖化問曰:“都督何以知此人詐降?”姜維曰:“司馬懿不輕用人。若殺斬者乃前鋒將軍,必定武藝高強;今與馬青只一回合,便為青所殺,必不是秦明也。以故知其詐。”眾皆拜服。
? ? 姜維選一舌辯軍士,附耳過來吩咐如此如此。軍士領命,持書徑來魏寨,求見司馬懿。司馬懿喚入,拆書看畢,問曰:“汝乃何人也?”答曰:“某乃中原人,流落蜀中。今馬青與某為同鄉。今姜維因馬青有功,用為前鋒將軍。馬青特托某來獻書,約于明日晚間,舉火為號,望乞都督盡早提大軍前來劫寨,馬青在內為應。”司馬懿反復詰問,又將來書仔細察看,果然是實,即賜軍士金銀酒食,分付曰:“明日三更為期,吾自來劫營。大事若成,必重用汝等。”軍士拜別,回到本寨,告知姜維。維悉知后直入中軍帳,向丞相稟明。姜維仔細向丞相稟告清楚之后,丞相曰:“司馬仲達明晚必死,待吾以遁甲之法布勢。”只見丞相仗劍步罡,作法布陣,禱祝已畢,分付姜維下去如此如此,維皆領命。姜維出了中軍帳,自去準備,不在話下。
? ? 司馬懿見了馬青之書,便整頓兵馬,欲來劫蜀寨。是夜,風清月朗。將及二更時分,忽然陰云四合,黑氣彌漫,人物對面視之不見,懿大喜曰:“此天意助我成功也!”懿領前軍直殺入蜀寨,并不見一人。忽大叫曰:“吾輕入重地,中其計矣!懿知中計,忙叫退兵,然此時蜀將張翼、鄧充從南方殺入,王平、廖化從北方殺入,司馬懿只得急領二子逃走,至山腳下,欲下馬休憩,山上的蜀兵見了,扔下石塊火箭。司馬懿大驚,忽一石頭向懿砸來,其子師、昭見之,欲以擋住,卻被石頭砸中,當下殞命,二子俱死。忽有人喊道:“司馬仲達,何不早降,亦不失封侯拜相之位?”司馬懿視之,那人乃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司馬懿大驚,問曰:諸葛孔明,汝還未死耶?丞相答曰:“司馬仲達未死,吾安敢一人赴黃泉。”司馬懿仰天長嘆,曰:“此天亡我也。吾嘗聞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雖破而不可焚其節。”言罷,自刎而死。丞相憐其忠義,教人厚葬。自此,司馬氏皆亡。
? ? 且說當下蜀軍得勝回寨,丞相命將馬青斬了。司馬氏死以后,蜀兵所到之處,魏國守城將士皆獻其城池,只有洛陽還未投降。丞相令大軍圍住,修書一封,教新降魏將入城教說魏主早降,免使軍民受害。魏主見了書信,心中仍猶豫不決,遂問道所降蜀者情況如何,軍士皆言諸葛丞相之善,并無追究罪責。魏主大喜,乃降。次日,魏主曹睿率太子及大小文武百官諸臣六十余人,自縛出北門十里而降,丞相扶起魏主,親解其縛,宣后主詔書,封曹睿為安樂公,克日啟程入蜀。后丞相并與入城。
? ? 于是,洛陽百姓皆歡喜迎接,丞相親自出榜安民。事畢,又修表一封,差人送至成都,面呈后主,請求伐吳。自是,魏亡。
? ? 后主覽之奏表,朱批一筆,準奏,命使者持天子節杖至許昌,宣讀后主旨意。丞相領命,與眾將分配軍事,調遣軍隊,起三十萬大軍,以姜維、廖化為先鋒,率軍南下,直逼江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