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實際上是一個人在職場上最大的殺手锏。
你首先要明白一點,你所在公司的品牌跟你的品牌毫無關系。
品牌跟標簽有點類似,但是絕不相同。標簽是單一的、僵化的、單調的,比如:“小A這個人太偏執,這個產品方案她肯定不認可。”這個“偏執”就是標簽。而品牌,是一種更為復雜、綜合、整體的評價。比如:“老李這個人是技術大拿,特別靠譜,找他做這個,肯定沒錯。”這個就是品牌。品牌,不是你任性的覺得自己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品牌說白了就是你在職場環境中有關聯人眼中的樣子,就是你的口碑,跟你自己的自我感覺完全無關。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小A的偏執,就是一種性格特點,這個特點實際上在職場上并沒有絕對的好壞,比如一個偏執的人,她可能更執著,也并不能說這是不好的。但是,標簽,在職場上卻更傾向于一種負面評價,“高傲”、“自私”、“冷漠”、“咋呼”、“毛躁”,當然也有正面的標簽“漂亮”、“聰明”、“活躍”、“穩重”,但這些標簽都是單薄,而且單一。最危險的是,你有很多性格特點,但是往往不會有很多標簽,你只有兩種標簽會廣泛流傳,最好的和最壞的。所以,小A可能不光人比較固執,也可能很熱心、很樂于助人、很勤奮,但人們的印象里總是頭腦風暴會議中固執己見的小A,而忘了小A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這就是標簽的壞處,跟外號有一樣的特征,就是會無限放大這個人的這個特點,就算有些失真,也在所不惜。
品牌是什么呢,是一種融合了你的性格特點,工作方式、人品人格、人緣人脈等要素的一種評價。比如:“老李這個人是技術大拿,靠譜,找他沒錯。”這種口碑式的評價,就是來源于老李的品牌。
職場人的品牌,更多的是建立在性格特點之上的工作積累。比如說我團隊里有一個在公司里已經工作了5年以上的老客戶經理,甚至比我在職的時間都要長,但是這樣一個資深客戶經理,至今還被領導叫來叫去訂個工作餐或者統計個運動會人員名單,那些重要的項目從來也沒想到過他。這就是非常有趣的現象了,因為公司里 不缺新員工或者實習的小孩,對他來說這些雜事早就應該脫手,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才對,但是,他卻樂此不疲的做著這些瑣碎的不能更瑣碎的小事。他從沒想過自己在公司的定位,在其他同事心中的品牌是什么。品牌是需要每個職場人用心經營的。如同現在商海中各品牌的起起伏伏風生水起一樣,職場人也要好好考慮如何樹立自己的品牌。是想成為企業中的戰斗機華為,還是逐漸沒落的諾基亞,亦或是一輩子被別人貼牌的山寨機,這些都是你現在該考慮的事。
工作3年之后,該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什么品牌,該樹立什么樣的品牌,怎樣樹立這樣的品牌了,這與你未來的職場發展強關聯。我還記得我第一年入職的時候,做了很久的雜事,并不是誰要求我做的,是因為我沒有其他的事做,只能找雜事做。大約3個月之后,因為直屬領導的失誤,團隊受到公司的排擠,幾乎就是被放逐狀態中,破釜沉舟,抓住每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成功可能性的客戶及項目,死馬當活馬醫,從收集資料,到不被人理解的做一些“不符合公司傳統”的客戶方案,硬著頭皮登門拜訪,一點點啃下來,讓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一年的時間,真的是不顧一切的做事,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廢柴罷了。
我有一些性格特點,非常直接,固執,暴躁,在第一年的工作中,跟領導和同事發生過很多爭執,但我也有一些性格特點,比如非常聰明,而且好學,做事也比較專注認真,很多不懂的項目跟工人學習,大冬天下著雪夜里跑現場,盯安裝到半夜,所以,我的標簽可能有太多,但是綜合在一起,形成了我的品牌,在客戶的眼里,我是靠譜、能解決問題、實在、坦誠的客戶經理,在同事眼里,我是靠譜、有責任心、強勢、有能力的戰友。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過,剛入職,比較年輕,有幾個倚老賣老的“前輩”經常以讓人感到不適的近距離跟你溝通工作的事情,在美國我可能會稱之為性騷擾,在中國很多女生只是在忍耐這樣的同事感情,這些讓人不適的溝通方式,在一年之后有了質的改變,因為我的品牌幾乎樹立完成,那些個前輩們見到面客客氣氣的叫一聲X姐。
要想樹立自己的品牌,要明白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大概是什么樣的。這就需要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性格,是喜歡單打獨斗還是團隊作戰,是喜歡在專業領域深造還是跟人溝通管理團隊。
#專業型品牌攻略#
如果是工程師一類的專業型職場人,當然溝通能力是必須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專業能力,有很多技術骨干最后晉升為公司董事的,成了精了,但也幾乎不怎么參與到公司運營中,因為跟人打交道確實不是技術型人才的特長,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自己還是要精專自己的專業才是正路。技術上的問題都能解決,給客戶提供的方案,準時、準確、簡便、易懂,客戶滿意,公司滿意。基本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這樣的技術人才,公司不當寶一樣供著才怪。
說實話,現在人才市場上,學工科的一抓一大把,而且就現在大學里教的東西來說,到了工作崗位還都要重新學起,更何況一大把一大把的文科學生、理科學生也都加入到技術專業型人才紅海里,真要說技術這東西,有什么特殊性,排他性,很難講,除了航空航天、材料科學、醫學、精算等高精尖學科,確實需要學校積累的知識以外,現在互聯網泡沫下涌動的大批大批的碼農還有半吊子的產品經理都不是非常具有排他性的專業,好進好出,尤其是職場三年以內的職位,并沒有什么人才稀缺性,如果不在職場上用心鉆研專業,很快就會被時代拋下,毫不留情。很多軟件工程師,尤其是女生,都會抱怨不敢生孩子,休完產假回來,編程語言都換了,根本生不起,專業上面不努力,入職之后只會吃吃喝喝混關系,總會被職場所淘汰。
現在,很多職場新人,一入職,整天就琢磨怎么擴展人脈,結識朋友,這本沒有錯,但是能有產能的人脈關系是建立在你自己有可供他人利用的資源這一基礎上,那么如果每天都把時間浪費在吃吃喝喝,玩玩鬧鬧上,而自己的專業卻無法突破,沒有絕對優勢,那一切的社交都是無效的。
說到這,還要提起稻盛和夫,在剛創立京瓷的時候,自己也是在車間不斷的研究技術發展,尤其是他《干法》里提到一個例子,松下每年都要召集全部的供貨商進行砍價,誰不降價就會被淘汰,當其他的供貨商只是抱怨的時候,京瓷集聚全部科研力量怎樣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以適應松下的砍價。結果,很多抱怨的供貨商最后被市場淘汰,沒了蹤影,成為商海中曇花一下的小小泡沫,而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的京瓷逐漸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不論現在京瓷怎樣,但是這樣的理念是非常踏實的,外部環境不能改變,就想想怎么提升自己適應環境吧。身為技術人員,只有踏踏實實的提升專業素質才是樹立品牌的關鍵,不論平臺好壞,專業能力的提升是自己能掌握的最大的資源與財富。
#管理型品牌攻略#
如果是客戶經理、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綜合經營分析這樣的一些工作,由于門檻不高,競爭就更殘酷了。但也因為門檻不高,魚龍混雜,別看人才市場一片紅海,但是企業中卻十分缺乏這樣的人才。如果所在的平臺不高,工資不高,很多人會自暴自棄,覺得自己就這么一個小小的客戶經理,毫無前途,沒有一技傍身,又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人員流動非常頻繁,離職率居高不下。也有很多人做起了微商,開起了小店,但也都是小打小鬧,一半以上曇花一現,另一半也堅持不到一年。實際上,就自己的工作而言,還有太多可以提升的地方,但是還沒想到就放棄的人實在太多。
最近,我領導找我談話,很好奇為什么之前每天都是頹廢狀態的一個員工來到我的團隊之后跟換了個人似的每天精神飽滿,很多工作的成果都不能想象出自他手。其實,并沒有什么秘訣,就是問他自己,明年的今天你還跟現在一樣嗎?自己沒有提升那為什么還在這兒工作呢?不論客戶是不是難搞,資源是不是缺乏,自身的能力難道不需要提升么?當有一天離職的時候,難道不想是走向更高的平臺而不是混不下去而到了更糟的地方?
更重要的不是談話的內容,而是誰說的這些話,因為他服我,在他眼里我的品牌就是一個靠譜的、有能力的、有責任感的領導,他覺得進入我的團隊后至少自己能往前一步而不是被落在后面,這是我的品牌也是他的品牌。每個人都是希望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的,那么價值的實現,最重要的是先樹立自己的品牌,讓別人覺得可靠、信得過。現在,每次公司領導例會,對我的評價都是,非常成熟、有條理、有想法、靠譜。這難道不是慢慢樹立品牌的一個過程嗎?用一件件小事,比如按時反饋一個表格,或者處理好一個難纏客戶的投訴,或者攻堅一個超高難度的項目,做好一個客戶方案,提前做好拜訪計劃完成一次親切友好的會面,這些都是樹立品牌的過程。
有一個部門領導,每次需要他反饋東西都要提前提醒兩遍以上,應該他寫的內容在最后一刻推給下屬解決。雖然現在是部門領導,可能未來并沒有什么升職空間。我們上級公司的一個大領導截然相反,雖然已經是級別非常高的領導,每次審批文件的速度都非常快,有時候晚上9點上的合同,他9:30左右就會審查核實后確認,如果有問題,一定會及時跟你溝通解決。
不論專業型還是管理型,品牌要素都要涵蓋的共同點就是靠譜。靠譜都是藏在細節里,每一次準時反饋,每一個流程的優化,每一個bug的解決,每一場把握尺度的談判,每一個勢在必得的項目都是靠譜。靠譜有事不光是自己做的好,更多的時候是能推動團隊、推動其他部門、推動客戶的能力,而這些時候,又需要你的品牌。
成長沒有捷徑,只能告訴你,每一滴為工作而付出的汗水終究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