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目錄
1./bin/-存放系統命令的目錄普通用戶與超級用戶都可以執(zhí)行。/bin目錄下的命令在單用戶模式下也可以執(zhí)行。
/bin/的作用:和命令相關的目錄,命令對于Linux而言,就是一個可執(zhí)行的二進制文件,目錄名稱中的bin是binary(二進制)的縮寫。
/sbin/-保存和系統環(huán)境設置相關的命令,只有超級用戶可以使用這些命令進行系統環(huán)境設置。普通用戶只能進行查看。
/usr/bin/-存放系統命令的目錄,普通用戶和超級用戶都可以執(zhí)行。這里的命令和系統啟動無關,在單用戶模式下不能執(zhí)行。
/usr/sbin/-存放跟文件系統不必要的系統管理文件,例如多數服務程序,只有超級用戶可以使用。大家可以注意到Linux系統中,在所有“sbin”目錄中保存的命令只有超級用戶可以使用,“bin”目錄中保存的命令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
2.存放系統啟動資源文件(/boot/)
/boot/-系統啟動目錄,保存系統啟動相關文件,如內核文件和啟動引導程序文件等。
3.存放硬件設備文件(/dev/)
/dev/-設備文件保存位置。
4.默認的Linux配置文件保存位置(/etc/)
/etc/-保存配置文件。系統內所有采用默認安裝方式(rpm安裝)的服務配置文件全部都保存在這個目錄中,如用戶賬號和用戶密碼,服務啟動腳本,常用服務的配置文件等。
5.存放用戶信息(/root/)
/home/-普通用戶的家目錄。建立每個用戶時,每個用戶要有一個默認登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這個用戶的家目錄,所有普通用戶的家目錄就是在/home/下建立一個和用戶名相同的目錄。若用戶user1的家目錄就是/home/user1
6.系統函數庫(/lib/)
/lib/-系統調用的函數庫保存位置
7.存放第三方軟件(/opt/)
/opt/-第三方安裝的軟件保存位置,放置和安裝其他軟件的位置。手工安裝的源碼包軟件都可以安裝到這個目錄中,也可以放到/usr/local目錄,看個人習慣。
8.存放到內存(/proc/、/sys/)
/proc/-虛擬文件系統,該目錄中的數據并不保存到硬盤中,而是保存到內存中。主要保存系統的內核,進程,外部設備狀態(tài)和網絡狀態(tài)等。
/sys/-虛擬文件系統,和/proc/類似,都是保存在內存中,主要是保存和內核相關的信息。
9.超級用戶目錄(/root/)
/root/-超級用戶的家目錄。普通用戶家目錄在“/home/”下。
10.存放服務數據(/srv)
/srv/-服務數據目錄。一些系統服務啟動之后,可以在這個目錄中保存所需要的數據。
11.存放臨時文件目錄(/tmp)
服務數據目錄。系統存放臨時文件的目錄。改目錄下所有用戶都可以訪問和寫入。我們建議此目錄中不能保存重要數據,最好每次開機都把該目錄清空。
12.存放軟件目錄(/usr/)
系統資源目錄,系統中安裝的大多數軟件都保存在這個目錄中。
13.存放日志相關數據(/var/)
動態(tài)數據保存位置,主要保存緩存,日志以及軟件運行所產生的文件。
二、小技巧
1.終端的操作技巧
1)光標
Up(方向鍵上);調出歷史執(zhí)行記錄,快速執(zhí)行命令
Down(方向鍵下);配合up選擇歷史執(zhí)行記錄
Home;移動光標到本行結尾
End;移動光標到本行結尾
PgUp;向上翻頁
PaDN;向下翻頁
Ctrl+c;終止向前程序
2)Tab補全-自動補充命令或者文件名
未輸入狀態(tài)下連按兩次Tab列出所有可用命令
已輸入部分命令名或文件名,按Tab自動補全
2.linux命令格式: ??命令 [-選項] [參數]
例如ls -la /etc
#選項可有可無。它是針對當前命令提供額外的操作,將操作結果呈現不同的形式或信息內容,可以加上不同的選項。簡單來說,就是給當前命令提供附加功能。
#參數,命令的操作對象。可以是目錄,進程,文件等
注意:1)方括號中的內容是可選項,個別的命令使用不遵循此格式
2)當有多個選項,可以寫在一起。例如 -a -l 等價于 -al
3)選項通常可以簡寫,例如-a等價于 --all
三、目錄處理命令
1.ls-顯示目錄文件
命令所在路徑/bin/ls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語法: ls 選項[-a|d] [文件或目錄]
#每個選項可單獨使用
-a顯示所有文件,包括隱藏文件,隱藏文件前邊會有個點
-l詳細信息
-d查看目錄屬性
2.創(chuàng)建新目錄-mkdir
命令所在路徑:/bin/mkdir?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語法:mkdir 【-p】【目錄名】
-p 遞歸創(chuàng)建
例子:創(chuàng)建單個目錄:mkdir /tmp/vae.txt
創(chuàng)建多個目錄:mkdir /tmp/a.txt? /tmp/b.txt
注意:1、創(chuàng)建的目錄已經存在, 那么 Linux 會提示我們 Linux 無法創(chuàng)建它。
2、不帶任何參數運行 mkdir 命令會在當前目錄下創(chuàng)建目錄。
3、不帶上-p,如果新建的文件上級目錄不存在則不會執(zhí)行成功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加或者不加上 -p 前面的目錄沒有得都會依次創(chuàng)建。
4、創(chuàng)建目錄的首要條件是, 在想要創(chuàng)建目錄的目標路徑下你必須具有訪問權限。
3.切換目錄命令:cd
命令所在路徑:shell 內置命令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語法: cd【目錄名】
例子:切換到指定目錄:cd /tmp/vae 回到上一級目錄:cd ..? 還是在當前目錄:cd . 返回上兩級目錄:cd ../.. 返回進入此目錄之前所在的目錄:cd ?-?
3.顯示當前目錄命令:pwd
命令所在路徑:/bin/pwd? ?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語法:pwd
例子:顯示當前目錄:pwd
4.刪除空目錄命令:rmdir
命令所在路徑:/bin/rmdir? ?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功能描述:刪除空目錄(如果目錄下存在文件則不能刪除)
語法: rmdir 【空目錄名】
例子:刪除指定空目錄:rmdir /tmp/a
5.復制文件或目錄命令:cp
命令所在路徑:/bin/cp?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語法: cp -rp 【原文件或目錄】【目標目錄】-r? ? 復制目錄-p? ? 保留文件屬性
例子:比如我們將 root 目錄下的install.log 文件復制到 tmp 目錄下?cp /root/install.log /tmp 可以用于復制后文件改名,比如我們將 root 目錄下的 install.log 文件復制到 tmp的copyinstall.log 文件??cp /root/install.log /tmp/copyinstall.log還可同時復制多個文件,注意復制目錄的時候要加 -r選項。加-p屬性之后會將原文件的一些屬性比如修改時間等也原封不動的復制過去。如果不加-p屬性,那么復制后的文件修改時間為當前系統時間。
6.?剪切文件或目錄命令:mv
命令所在路徑:/bin/mv?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語法:?mv【原文件或目錄】【目標目錄】
例子:在 tmp 目錄下創(chuàng)建目錄 tmp1 ,然后在 tmp1 目錄下創(chuàng)建目錄 tmp1_1,然后 命令 mv /tmp/tmp1/tmp1_1 /tmp 將 tmp1目錄下的 tmp1_1 剪切到 tmp 目錄下。??mv /tmp1/tmp1_1 /tmp
7.刪除文件或目錄命令:rm
命令所在路徑:/bin/rm
執(zhí)行權限:所有用戶
語法:?rm -rf 【文件或目錄】
-r? ? 刪除目錄
-f? ? 強制執(zhí)行
例子:在tmp 目錄下有兩個目錄 tmp1 和 tmp1_1,rm -r tmp1_1 是刪除這個目錄,但是需要輸入 y 來確認
rm -rf tmp1 是強制刪除 tmp1 目錄,不需要輸入 y 來確認,這種做法很簡單,但是容易誤刪文件,沒有反悔的機會
rm -rf tmp1 tmp2 同時刪除兩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