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吳玉純
微信號:wyc_757
分享內容:《百年孤獨》讀后感
看完《百年孤獨》后,一直忘不了那個吃泥土的女孩。
她叫麗貝卡,年幼父母雙亡,被托付給了布恩地亞家庭。她的世界,從一開始,就是深入骨髓的不安全。她是病態的勇敢者。
每個人都是一塊拼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就會自行隨意放置丟棄。麗貝卡是一塊被丟棄的拼圖,全然感受不到自己和他人的聯結。
當一個人失去了和他人的聯結感之后,就會轉而向物。
吃泥土的這個行為其實是成癮的一種隱喻,你可以把它替換成酒精、食物、網絡,甚至毒品。
我認為更接近于情緒化進食。所謂情緒化進食,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會因為各種情緒而進食。并且,消極的情緒和不健康的食物之間有著清晰的聯系。每每陷入消極情緒之中,就會迫不及待地尋求不健康的食物來緩解這種情緒,但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麗貝卡每次出現吃泥土的行為之前,都是沉溺在負面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無論是家人的逝世還是愛情的折磨。
成癮是一種自我撫慰的方式,通過借助某種物質或行為來掩蓋和逃避自己無法忍受的內心沖突。
成癮的原因歸結為一點,無非是因為孤獨。他們不愿意去承認這種孤獨,不愿意去相信每個人都是需要愛和溫暖的,但是內心深處卻很想去依賴一個人。這種強烈的內心沖突,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更易得也更危險的方法。他們只是害怕,害怕受傷,害怕發現真的沒有人值得信賴,害怕相信換來的只是絕望,所以一開始就選擇了不信、選擇了傷害自己、選擇了物而主動放棄了人。
不是他們先放棄了自己,而是別人先放棄了他們。很多成癮的開始,都是源于和原生家庭關系的破碎。當然也有不少是后來經歷了某些心理問題。但是,無論是何者,他們之所以錯把癮當作緩解內心沖突的方式,都是基于找不到可以值得信賴的人的前提。
畢竟,物比人更可信。只要你想要,泥土唾手可得。但是人不同,太復雜了,太易變了,每個人都可能心懷鬼胎,每個人都可能離你而去。
吃泥土的惡習,是她填補孤獨的方式。她并不抵抗,只是填滿。每一次的填補,又是一次孤獨的陷溺。
吃泥土是一件極隱晦的事情。必須躲進一個沒有他人的世界之中,極快速地,不能自制地,無從思索地,一把一把地抓起,目無表情,塞進口中,并不咀嚼,只是吞咽。不知其味,更不知飽足,像是吞掉所有內心不得宣泄的情緒。而這情緒,本就是個無底洞。
這是羞恥的不可告人的部分,是屬于她自己的秘密。而秘密又是孤獨的,一旦感到孤獨,必須依靠泥土來填補,就變成了一個死循環。
書里描述了三次吃泥土的情節。
第一次是十一歲時,幾次皮草商人帶著她,從遙遠的馬納烏雷,跋涉而來。那是張與十幾歲少女格格不入的臉——因饑餓而變得青綠色的皮膚,眼睛睜得大大的,露出受驚的慌恐神色。一直坐在搖椅上,吮吸著手指,不吃,不喝,也不說話。只是暗中吃院子里的濕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墻皮。
她剛失去雙親,輾轉來到一個陌生的家庭。對于世界而言,不過添了兩副骸骨,而對她來說,失去的是整個世界。
在此生往后的所有時光里,遺棄感、多余感和孤獨感,將會像幽靈一般,陰魂不散,無法掙脫。這在她后來生活中的姿態可以窺知——“喜歡吮吸手指,一有機會就把自己關在浴室,并養成了面朝墻壁睡覺的習慣?!斑@樣孤獨的姿態,心里得有多孤獨。
吃泥土的行徑被烏爾蘇拉發現后,不知從何處找了個方子,硬逼著她喝下。她因此戒除了泥土,恢復了正常飲食,而且和布恩迪亞家庭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在這里,發揮作用的自然不是什么偏方,而是關系。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烏爾蘇拉在不確定她確實是遠方親戚的女兒時,依舊收留了她。并且知道她有吃泥土的惡習,想盡一切方法來糾正遏制。
一個身處無盡黑暗的人,一旦見到了光,就好像沙漠里焦渴已久的人看到了水,會拼盡全力向光生長,甚至成為光的一部分。于是,她好了,一切重建,宛若新生。
第二次是遇見英俊而有教養的皮埃特羅·克雷斯皮。他非常注重儀表、彬彬有禮、還彈得一手優美的鋼琴。她毫無懸念地愛上了他。當他告別馬孔多的時候,“她一開始哭泣,當年那些被橘汁和大黃壓服的秘密嗜好頓時化為無法抑制的渴望爆發。她又開始吃土?!?/p>
因為無法表達的愛,她第一次復發了。孤獨感伴隨著隱秘的愛又一次席卷而來,像無垠海邊的浪,淹沒了所有的一切,只剩下思念的聲音,在退潮之后回響。
和皮埃特羅·克雷斯皮互通書信的日子里,一旦到了預定的日子,信還未到來,她就會“絕望得發瘋,半夜爬起來,自戕般饑渴地吞下一把把花園里的泥土。”
直到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將她許配給了皮埃特羅·克雷斯皮,她又立刻恢復了健康。
但是,曾經的好姐妹、同樣迷戀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的阿瑪蘭妲一再破壞他們的婚禮。當阿瑪蘭妲誤把用來毒害麗貝卡的毒藥毒死了自己弟弟的妻子蕾梅黛絲和肚子里的雙胞胎時,婚禮被無限期地推遲了。重議婚禮變成對死去之人的大不敬。她的愛情破滅了,又開始吃土。
愛情是癮的解藥,也是癮的毒藥。愛上一個人,就是一邊在解毒,一邊在下毒。越是不安全的關系,越是如罌粟花般的蠱惑,直教人欲罷不能。
第一次愛上一個人,多少都帶有些奮不顧身的愚昧,全然地交付給了悸動的情愫,無暇他顧。只是到最后,你才發現,其實不適合。
兩個人的樣子,最好還是相似。在你的眼里,如果看不到我自己,那么我就會迷失,就會需要那一把把泥土,來填滿這部分的自己。麗貝卡太勇敢,而皮埃特羅·克雷斯皮太怯懦。在他拒絕了同她私奔的那天,就該知道,她要等的人,從來就不是他。
不正確的關系,無法戒癮,只能越陷越深。
第三次是何塞·阿爾卡蒂奧離家多年歸來之后。第一次見面,麗貝卡就被他的野性和陽剛所征服。尋找一切借口接近他。
她“失去了自制力,又開始了以往日的狂熱吃泥土和墻皮,饑渴地吸吮手指,拇指上都結出了繭子。她嘔出混雜有死水蛭的綠色液體。她夜夜不眠,燒熱得顫抖,在譫妄中掙扎,直等到凌晨時分整棟房子因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歸來而震顫。”
在某天午睡時間,她再也無法忍受,去了他的房間。三天后,他們不顧世俗的眼光,在五點鐘的彌撒上結為夫婦。
烏爾蘇拉不能接受他們的婚禮,禁止他們再邁入家門。因此他們到公墓對面租了一間小屋?!胞愗惪☉{著不屈的性格、貪婪的情欲和執著的野心,吸納了丈夫超常的精力,使他從一個游手好閑、尋花問柳的男人變成一頭干活的巨大牲口?!?/p>
他們兩個在這間屋子里,彼此相愛、相知、相守,“想吃泥土的饑渴,父母骨殖的咯啦咯啦響聲,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的優柔寡斷激起的厭煩心緒,這些都被拋在記憶的角落。”
再到后來,他們搬到了阿爾卡蒂奧建起的房子,準備開始新生活。就在這間屋子里,何塞·阿爾卡蒂奧被無故槍殺,成了馬孔多唯一未解開的謎團。
從尸體被抬出的那一刻起,麗貝卡就關上了家門,從此不再與外界糾葛。慢慢地,她被鎮上所有的人遺忘。
“她曾經在泥土的氣味中,在皮埃特羅·克雷斯皮芬芳的書信里,在丈夫如狂風暴雨的床榻上徒勞地尋尋覓覓,最終卻在這個家中找到了安寧?!彼娜缢阑遥裼撵`一般在這間滿是記憶的房子里游蕩,直到死去。
她和她的孤獨融為一體,而癮,終于消失殆盡。
以愛來抵御孤獨,只是徒勞。唯有以孤獨,才能成全孤獨。
與何塞·阿爾卡蒂奧相愛,必然也是抵御孤獨的良藥。只是,孤獨是自己的永恒,他人是有限的陪伴。以有限抵抗無限,注定是一場幻覺。但這幻覺,足夠她回味一生,足夠她在漫長的黑暗之中走下去。
在一段又一段的關系之中,與父母的,與寄居家庭的,與戀人的,與伴侶的,她一次又一次地復發,一次又一次地痊愈。如此反復,直至她不必再依賴任何人事,僅僅是自己,便能得以安寧之后,吃泥土的惡習,不再發作。
通過關系來修復成癮,雖然是心理學治療的慣用手段,但我認為這無法從本質上來解決問題。
一是要想見效,必須依靠一段絕對安全、穩定的關系,這很難。除非對方愿意付出極大的心力。二是這不過將對物上癮轉為對人上癮。關系是不確定、不穩定、容易倦怠的,對方可能拒絕你,可能離你而去,甚至可能會死。
你所依賴的關系,一旦出現問題,你就會變得脆弱,就有極大的可能再次將雙手伸向那些讓你上癮的物質。而成癮的復發率極高??赡苄枰F盡一生與之抵抗。
可是,李松蔚老師在《孤獨讓人成癮(下):依賴真實的關系》一文中寫道,“如果世界上只有我們自己一個人,活著和死去是沒有什么區別的,過一天和一生也不會有什么區別。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渴望他人。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各種各樣我搞不定的事情,我的人生才會變得豐富和有意思。付出了代價,這個東西才是珍貴的。這個人他不屬于你,有可能離開你,拒絕你,所以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才會覺得時間那么珍貴?!?/p>
所以雖然關系有局限,但是它依舊有效,只是你必須學會接受和面對關系中的局限。
我認為的本質方法,就是學會愛自己。只有你和你的孤獨、你和你的癮,才是永遠常在的。一個人,要獲得真正的安全感,無論是物,還是人,這種向外的尋求注定會失敗,必須向內。只有當你能給自己安全感,才能感受到來自世界的安全感。因為“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p>
在《志明與春嬌》這部電影的最后,志明對著有哮喘病但是一直抽煙的春嬌說,“你自己都不戒,教人如何關心你呢?“也如《戒癮》里面所說,”在別人開始關心你之前,你應該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關心自己。“你得先遇見自己,才能遇見正確的人。
在整個布恩迪亞家庭里,只有貝麗卡,這個血液中并不流淌著布恩迪亞家庭的血液的家族的入侵者,是唯一擁有無畏勇氣的勇者。她沖動、她瘋狂、她勇往直前,她像撲火的飛蛾,一次又一次地奔向炙熱的愛之中,從未懈怠,永遠狂熱。
一個人,在心智不成熟的年紀里,因為種種原因,沾染了不良的習性,變成了無意識的行為模式,這不是他的錯。但是,在心智足以辨別和改變的年紀里,選擇了容易的方式,陷入了無法自控的生活之中,那就不值得原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