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 我還不懂得
物色了塊“良田吉地”,我買了20塊錢菜籽,辣椒、番茄、蘿卜、芹菜、白菜、油麥菜,準備大干一場。所見之地盡是青菜綠油油,想想這菜籃子工程,內心就蕩漾。
為了可預見的微壯觀,我把菜籽密密麻麻全撒到了土里。澆水澆水再澆水,還提醒小二可以給“菜園子”撒潑尿,純天然施肥。
我雇了兩個小助手。姑娘負責“魔法小菜園”,小二負責“恐龍摘菜園”。我嘛,“指點江山,指點迷津”就好。
以前看過案例,給奶牛放美妙的音樂,產奶量更高。于是,“慫恿”他們兩給菜菜唱唱歌跳跳舞?!靶〔瞬?,快喝水,小菜菜,快快長”...
菜苗真是脆弱啊,破土而出的喜悅沒幾天,長到三五厘米就莫名其妙紛紛夭折,生命力和石頭邊巖縫處的野草沒法比。整整一個夏天過去了,我還是沒吃到一根菜。
顆粒無收,縱然有點小失落??烧l沒個第一次呢?第一次種菜,能想到種菜的點子,就很難了呀。這里穿插一條勵志名言:the action of making progress is progress.
我還自我安慰說,重要在過程。至少讓孩子體驗,從種子到餐桌的神奇(我們是可惜沒到餐桌的遺憾)。有幾天,小二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去看看菜長大了沒有,或者我要去給菜菜澆水了。
一天,我發現有個菜籽包裝還沒扔,就隨手拿起看了一下,哇哦,我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什么時令種什么菜,原來是有大自然規律法則在的。我卻天真固執的認為,季節性可忽略,畢竟冬天吃夏天的熱,早已不足為奇。我只要好好澆水、音樂安撫,光合作用充足,哪有不長的道理?
不按適播期種植,我的常規種菜法,理所當然的沒達到理想的豐收。而且,除了鼓勵小二有時沒時的一潑尿,沒培土,沒追肥,土質營養跟不上,自然不能后勁十足節節高了。
只是前些時候,我還不懂得。
既沒看說明,也覺得無需看說明,硬將自以為是的認知敗給了常識。
辣椒和番茄(應該是)還頑強的生長著,雖然長得慢了幾個拍,但終究成了園子的一抹綠色。
我蹲在綠葉旁,看著爬過的螞蟻團結又忙碌,它們在菜園里安了一個家。還有蝸牛也來光顧,在菜葉上呼呼大睡,興許正做著白日夢。
我經常一蹲就蹲好久。不叫看,叫端詳,比照鏡子還認真的那種。看著這“劫后余生”“誤打誤撞”成長起來的綠色,一絲竊喜,一絲安慰。
再后來,我又發現了一個好處。不用講心事給牛聽,因為除了動物園我不知道哪里能找到牛,舍遠求近,說給菜菜聽也行。一樣是無人打擾的“威風時刻”,一個婦女,傻子般盯著菜,天知道,她是心潮澎湃還是心如止水。只是起身時,暈乎,要扶墻...
第一次種菜,見笑了。
前些時候,我還不懂得,下一次,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