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管理也是如此,它雖然有可以遵循的基本規則,卻沒有固定的套路或模式去照搬運用。在“有法”與“無法”之間如何實現科學與藝術的有效交融,就取決于教授駕馭或調控課堂的能力大小。
課堂口令是什么?
它源于軍事口令,繼承了軍事口令內容明確、語言精練的特點。課堂時間有限,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簡短精練。于是,形式簡單而內涵豐富的課堂口令應運而生。
它朗朗上口,富有輕快的節奏感,在形式上與兒歌相似,符合兒童的接受心理, 能安定學生的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更有利于達到輕松管理課堂、組織教學的目的。
課堂口令能促進課堂監控
課堂是學校最基本的教學單位,它是一種有組織、有領導的師生共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為了建立有利于教與學的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口令進行課堂教學監控。
1.課堂口令起到以情喚情的作用
以情感人,以情管人,以情喚情,對學生處理,更少不了一個"情"字領先,從語意到行為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管理。
2.課堂口令起到輕敲響鼓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于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3.課堂口令起到聲東擊西的作用
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過分放肆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達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不過,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干擾只是瞬間的一種失控表現,并不是有預謀的行為。
教師應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聲東擊西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而應立即糾正。
對于這種思想"跑馬"、情緒比較高漲的情況,我們通過口令伴隨拍手方式來明示學生,讓學生通過多種器官的配合快速轉移注意力,回歸當前主題。
課堂口令與課堂監控
教師除了用飽滿的情感和精心設計有趣的學習活動或游戲等策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外,還可以通過課堂口令調控課堂紀律,也可以使用口令進行教學內容的復習鞏固。課堂口令在小學課堂特別是大班制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上課前,學生沒有進入預備上課的狀態,一個簡單的口令——“鈴聲響,進教室,腳放平,背挺直,安安靜靜等老師”能讓學生意識到上課鈴聲響起后該如何做。
多角度設計口令
1.設計口令,規范行為,培養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好習慣成就你我他,要在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規范與培養,課堂教學上也不例外。如,課前準備、課中學習、課后收拾、坐姿握筆、認真傾聽、回答問題等方面都設計了不同的口令。通過師生互動、口令的對接,逐漸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設計口令,突出重點,加強記憶
在教學中,如何把教學重點講懂、講透、講活,是每位教師追求的境界。將教學重點編成課堂口令,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給學生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讓學生感覺新鮮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設計口令,分散難點,幫助理解
在教學中,對于一些難以理解、容易出錯的教學難點,如果用課堂口令的形式加以歸納總結并靈活運用,能夠從最佳的角度切入難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記憶更加牢固。通過順口溜一樣的口令去突破難點,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4.設計口令,凸顯特色,形成風格
對于規范行為、養成習慣、調控紀律的課堂口令,我們還可以結合學科特色或者個人喜好,凸顯特色,形成風格。如,有些語文老師喜好將學生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作為口令與學生,有些音樂老師喜歡把一些歡快輕松的歌曲童謠作為口令,有些數學老師喜歡把加法、乘法作為課堂口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