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崇杰Loh,微信號:graduate-from,一個互聯網底層運營人,喜總結善反思,然后有人打了我一拳,是你想太多。
很多時候,做新媒體運營的我們經常會感到受挫,明明自己覺得這篇文章閱讀量可以達到好幾千甚至好幾萬,好像可以沖沖榜,但是結果卻是閱讀量可以連100都沒有達到。今天不是講一個關于閱讀量的故事,講的是我一朋友幫人代運營一個號半年后我們倆邂逅的故事。
有一家本地公司,做了一批適合當地公司團建聚會用來消費的團購卡(1.實物,不是電子券之類的;2.僅適合當地使用,也就是說他們的市場目前只屬于那個小縣城而且用戶應該也只屬于當地的一些個傳統企業),然后理所當然為了追隨最近興起的互聯網+的趨勢,建了個微信公眾平臺叫做XX網(XX為公司品牌名,不是當地地名)。建完這個號,公司卻發現自己也不會排版和發布信息,就找了家公司做新媒體代運營,我朋友當時作為公司新成員就被派去做這家公司的新媒體代運營,重點服務這家公司。
作為乙方,她根據用戶的定位為本地具有一定消費實力的公司,然后卯足勁思考為這個代運營的內容選題,最后內容選題定位為勵志雞湯類,原因如下:1.內容好找;2.朋友其實自己也是運營了一個賬號,屬于雞湯號,當時才運營一兩個月,用戶已經破5000(具體數字不清楚,現在朋友個懶貨,偶爾更新的那種,現在賬號也已經破萬了),也可以互推吧;3.朋友自己也算是擁有過千朋友圈的人,每個人調性不一樣,不能說喜歡吧,但是基本上大家不會去排斥的應該也有勵志雞湯這一類,偶爾發發朋友圈也可以漲粉嘛~
于是開始了,朋友開始了日復一日的選題,編輯,配圖,排版,發布,看后臺的數字,復盤,思考問題,偶爾做做活動。就這樣,持續到了現在,已然過了半年了,合同已經到了,將平臺的用戶從0運營到了8000多,今天我和她偶爾聊起,她說她感覺很內疚。
我開始安慰她,沒事,8000一個號,已經很多用戶了。這其實真的已經很厲害了。后來,我一看,她好像還不是特別開心,我就開始繼續說,為了讓她更加開心。就從定位開始講到了內容,再講到活動。具體是這樣說的,你看啊,像我做新媒體運營我會先去了解這個公司的業務,行業的背景,然后再去思考用戶畫像,按照上面的步驟走啊,我們看到那家公司是做的事情相當于本地的一些資源整合的平臺(平臺即為那個消費卡),連接了一堆公司的促銷,有點像2b的本地美團,那么你還應該去了解,競爭對手是怎么在做這個事情,或者說有沒有競品呢?是不是也應該對競品做一分析。最后出現的用戶畫像就應該是在公司每次節假日禮品的購買渠道的負責人,那么這樣一個用戶畫像,也已經足夠精準。
接下來,我們開始走內容。發什么內容其實也就是決定了本地平臺的一個調性,其實這些個禮品負責人,他們需要了解的是有什么有意思的禮物可以帶給公司員工幸福感,還有就是你需要告訴他們如何鏈接到你們的渠道。那么,當時我們是不是可以幫助促銷一些禮物,或者說先提前自己線下走訪去一些公司,了解到一些情況。
說到這,我就卡住了。我發現我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了,再看看她美麗的容顏,我就說,這家公司本身就不應該做微信平臺,既然他們的團購卡是實物的,就應該是直接線下走訪,一家一家去公司遞名片,然后和各個公司人事調解,任何把互聯網做為目的的公司注定做不了互聯網。那家公司沒有錯,錯在第一步就把微信平臺名字搞錯了,或許叫做本地名字的平臺還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一點。
慢慢的,我也看著她笑起來了。然后告訴她,是他們公司的問題和你無關,乙方的無奈,然后我又告訴她,地鐵到了,想去哪里吃飯。
本故事虛虛實實,看官自行辨認,看的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