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認識簡書,是四月份在一個公眾號里,那里面有一篇文章的作者簡介是簡書簽約作者,而后又在其他的公號里看到了幾篇簡書簽約作者的文章,就在百度上搜了一下。
知道了簡書是一個寫作者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寫東西發表,心里就蠢蠢欲動,無奈當時的手機內存小,下載了幾次app都沒有成功,電腦又嫌麻煩,沒辦法,為了簡書,狠了狠心又買了一個手機。
一開始自己摸索著先關注了幾個專題,最先關注的就是談寫作,總以為這么高大上的專題只有大師級的人物才有資格談寫作,可看到里面有很多都是普通簡友的文章,寫的都是自己的感悟和摸索的寫作方法技巧,自己一點點進步的經驗之類,在那里學到了不少東西。
熟悉了里面的操作,就試著寫了一篇文,寫完后知道自己的水平差,不敢投首頁,就投了不需要審核的幾個專題,當然沒有閱讀量,但在消息里顯示的收錄信息和署著自己名字的文章在手機上出現時,心里還是有些小激動。
那時沒有粉絲,沒有閱讀量,自己的拙文不敢投需要審核的專題,就是到現在,知道自己的水平,一次都沒有投過首頁,只是被編輯推薦過幾次,最多的時候閱讀量也就是五百多,看到那些幾萬幾十萬閱讀量的文章,甚是羨慕。
記得在寫了三篇文章后,我才有了第一個粉絲。那天晚上我正在湖邊跑步,手機響了一下,我拿出來看到是簡書的信息,滑下來一看是有人關注,心情一下激動的不行。那時本來跑累了想回家的,仿佛一下有了洪荒之力,又跑了三圈愣是沒覺得累。
還有第一次上首頁,自己一篇篇的文章寫出來沒有人看,日更到第二十四篇的時候,被編輯推薦到首頁,那份激動啊,比中了大獎還高興。
從四月份到九月份,基本上都是日更。那幾個月,精神亢奮,每天一睜開眼就考慮著今天寫什么,和別人說話也離不開簡書。以前不太喜歡聊天,就是聊也不能集中精力聽別人講話,思想經常開小差。可自從寫文章以來,喜歡聽別人的故事,好奇心加重,對身邊的人和事格外留心起來,經常是一件小事,一個人的幾句話,就能讓我有了一些感悟,多了一些思考,同時對一些陌生的領域也有了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只是在上個月開始,一直能差不多堅持日更的自己,卻在好幾天里寫不出一字。腦子里有許多想法,就像飄落在水面上的落花,每一朵都很漂亮,但很難把它們聚到一起,更別說能寫出一篇文章了。
在簡書寫文章以前,我也有過一年多寫日記的習慣,所以一開始并沒有覺得日更有多么難,只是把每天的所見,所思,所感記錄下來,每天寫上一千字左右,雖然質量難以保證,但日更還是能堅持下來。
兒子那時也曾說我:每天的生活這么單調,也有可寫的東西?
當時我回他說:“雖然咱的生活單調,但咱的思想豐富的很,當然有很多可寫的了。”
那時也是,每天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形形色色的行人,路邊的風景,還有看到一件事的所有感悟,都變成了我簡書上的文字,寫著我的見聞,抒發著內心的所感所想。
或許,現在的這種情況就是過來人所說的瓶頸期吧,不管怎么說,還是自己沒有好的文筆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就是有感悟也是淺嘗輒止,不會剖析深入,寫不出能讓人一看就喜歡的文章。
日更不了,也就不強迫自己了,有時間多看看書,多接觸一些人和事,給自己增加表達的能力和積累素材和經驗的時間,這比為了日更而寫出一堆亂七八糟,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東西要好的多。
到現在為止,自己在簡書已寫了二十四萬多字,昨天正好是雙十一,喜歡數恰巧是四個一。別人入住簡書一兩個月就成為簽約作者或推薦作者,而自己七八個月了還什么都不是,水平有限,再失落也沒有用。
以前每寫完一篇文章,隔上一會就點開看看閱讀量和喜歡數,現在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水平,心態平和了很多,回歸到自己寫東西的初衷:不問收獲,但求耕耘,自己喜歡,無愧于心就好。
堅持寫下去,不一定能有什么成就,但絕對能提升自己,能夠開闊眼界,學會觀察,鍛煉思考和表達能力,這,何嘗不是一件幸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