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活中都渴望得到愛和理解,因為我們都是孤獨的!
昨天,紅看到女兒微信號的個性簽名——“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紅的女兒欣19歲了,性格內向,學習成績一般。紅的侄女和外甥們就讀的大學不是985就是211。欣在復讀一年后,勉強才考入一所普通大學。
紅的父母已是古稀之人,倆人感情不好,吵了一輩子。紅的童年時期,物質條件匱乏,父母整天忙著生計忙著吵架,根本不會顧及子女在情感方面的需求。
紅當年只讀了個中專。為此,紅對父母是有怨意的,因為她的初中、高中階段,正是父母吵架最厲害的時候。
原生家庭對紅的影響很大,即便在她參加工作后,敏感、脆弱、羞怯、孤獨,仍然像一條條蟲子,時不時在她心里作怪。
因了之前的缺憾,在欣出生后,紅希望她能快樂成長。紅和愛人感情不錯,家里經濟條件尚可,倆人對欣也是關愛有加。即便在欣的學習方面,紅和愛人也不像別的家長一樣苛求。
為了欣,紅自認為能做的都做了。但是,欣仍然不快樂:
成績不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忽視,她很受傷;長得胖、臉上出痘痘,被別人笑話,她感到自卑;自己與人為善助人為樂,遇到困難的時候,曾經幫過的人卻躲得遠遠的,她很難過……
欣的這些委屈,紅是知道的,也經常安慰她。但是,所有的話對欣不起作用,她說:“你不是我,體會不到我的感受。”
紅忽然明白了,讓自己缺憾和女兒不快樂的根本原因,或許不是經歷了或者經歷著什么,而是“人”與生俱來的孤獨。
付出的努力,不過是在彌補從前的自己,紅無力消除欣自己的人生缺憾。那么,想必父母也是有過他們的努力的,比如盡管經濟緊張,仍然盡力讓子女衣食無憂,四處借錢也要供紅兄妹四人上學。
不快樂,因為人生有缺憾;缺憾,是因為孤獨!每個人都只能是“自己”:不同的外形,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思想。這份獨一無二,注定了我們與生俱來的孤獨!
雙腳不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我們也無法在每一個十字路口,同時做出兩種不同的選擇。誰都無法成為別人,也無法替代別人,每個人的人生都只能是一段寂寞孤獨的旅程!
對于孤獨而言,愛和理解都是奢侈品!遇見了,就珍惜;尋不到,也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