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和老喬分手了。
他倆都是我同事,我們一個單位的聽到這個消息都有些詫異。
老喬和娟子戀愛六年,從不吵架,連臉都沒紅過一次,兩人天天同進同出,儼然夫妻一樣,我們都等著吃他們的喜糖。
誰知他們說分就分了。
問老喬原因,老喬也一臉懵逼,說是娟子先提的分手,他也不知道為什么。
問娟子,娟子只是疲倦地搖搖頭,說老喬心里其實不愛她。
我們又問娟子憑什么說老喬不愛她,有第三者?娟子擺擺手,沒有第三者,我就是感覺他不愛我。
同事們都覺得娟子無理取鬧,等著娟子后悔。畢竟老喬什么錯都沒犯,各方面條件也不錯。
我和娟子關系挺好,我就去找娟子細問。
娟子跟我講了一件事。
之前娟子得病住院開刀,老喬去照顧她,跟以前一樣,態度溫和紳士。
同病房的病友總夸老喬紳士,因為不管娟子是要喝水,還是要吃飯上廁所,老喬都會彬彬有禮地先問一句:“你需要我給你帶飯嗎?你需要我給你倒水嗎?你需要我扶你起來嗎?”
可娟子卻覺得聽得不舒服。
她的病友是農村來看病的,老公說話粗聲粗氣,和老喬一點都不一樣。
到了飯點直接說:“粥和面你要哪個?”自己喝水順便把水拿到病友手邊:“喝水。”自己上廁所時候就順便扶著病友一起上去了。
病友抱怨自己老公大老粗,自己要吃要喝要上廁所,才連帶著讓病友一起。她說老喬溫文爾雅,懂得先詢問娟子需不需要。
娟子卻覺得不對味。
想想這六年來,老喬不管干什么都先問問她:“你需要......嗎?”
這個句式讓娟子很別扭。可能是病中人脾氣燥,也可能是抽了風了,娟子就來了一股直覺,老喬根本不愛她。
出了院娟子那股直覺就是揮之不去,讓娟子越來越煩躁,最后跟老喬拉倒了事。
我聽完覺得娟子可能是在抽風,對老喬報以一股同情。六年的男女朋友,老喬可能不愛娟子嗎。
老喬和娟子分手半年后,不聲不響地給我們發了請柬,他要結婚了。我們都挺驚訝,他動作夠快的。
聽老喬一次打電話,他妻子感冒了,老喬對她說話的口氣,和對娟子一點都不一樣:我會給你帶吃的回去、我會給你買藥回去、我會陪你打吊瓶......他說的都是“我會”,而不是“你需要。”
我說給娟子聽,娟子挺無奈地笑笑:“我的感覺對了,老喬愛她,但不愛我。”
娟子說,當男人愛一個女人時,會自動地將那個女人納入自己的地盤,心理上和那個女人連為一體,他會錯覺女人的所有感受都和他一樣。
所以他會不容置疑地在自己餓了渴了冷了熱了的時候讓女人也去吃去喝去換衣服。他難過的事情他會覺得女人也會因此難過,他害怕的東西他會讓他的女人也躲避開,覺得女人也害怕。
他會對女人說“我會”,而不是“你需不需要”。
你需不需要這個詞,在娟子看來就是一種置身其外的客套。因為心理上隔著一層距離,沒那么親密,所以拿不準對方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怕對方不適,才會先詢問對方一聲。
老喬這個紳士的行為,初戀愛時娟子很受用,可戀愛六年后,他就讓娟子感覺到自己被隔離于他心門之外了。
在娟子看來,老喬的問法,也是一種不情愿。你真關心一個人的時候,恨不得把自己能想到的好事,全往這個人頭上堆。而不是你需要,我就去為你做點事,你不需要,那我就不干了。
娟子這種感覺不是突然有的,是六年來老喬一次次禮貌和紳士的詢問,讓她早就有了這樣的疑慮:自己在老喬心里是需要禮節和客套的外人。也并不是讓老喬挖心掏肺想對她好的人。
和別人結婚后的老喬更證實了娟子的猜想:他對新婚妻子并不是那么紳士和客套的。
后來有同事跟老喬喝酒,他酒后吐了真言:他選擇娟子是因為娟子和他家庭、年紀、學歷都相當,適合結婚而已。他現在的妻子,跟他各方面條件都不相當,可老喬愛她。
所幸娟子后來也有了新男友,新男友在兩人熟悉了以后一點都不跟娟子客套: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他一定要給娟子也帶一份,自己覺得好的景色他就直接帶著娟子去看,他從來不會先問問,你需要我做什么嗎?他會說,我要為你做什么。
所以,如果你的男神對你特別特別禮貌,你可以先想想,他是因為本身很講究禮節,還是壓根把你排斥在心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