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做夢,有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人說夢與現實是相反的,也有人說夢境是一種征兆。
“夢是什么?”
“想”
“夢中之事根本沒有經歷過,怎么是想呢?”
“因緣。”
這段對話是魏晉時期的清談家衛玠和樂廣之間的問答。小小年紀的衛玠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因緣是什么,竟然抑郁成疾。將一個縹緲的夢境說成是因緣,這無疑是魏晉玄學思想的體現。
因為夢的神奇,故有前人善于解夢,比如古人周公,從夢境推斷吉兇禍福。也有人善于從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解夢,比如奧地利的弗洛伊德,試圖解開夢境的密碼。
夢,是個神奇的東西,它虛幻,飄忽,摸不著,抓不住。
有些夢的情節清晰得無比真實,可以看清每個人的面孔,可以聽清每個人的每句話,甚至可以清晰感受到一些感覺,讓人懷疑這不是夢,而是親身經歷過的一段現實。
有些夢比較混亂,或是明明感覺自己在做夢,卻怎么都無法讓自己醒過來; 或是好不容易掙扎著讓自己從一個夢中醒過來,卻發現自己還在夢中。那種感覺,實在復雜得讓人難以用語言描述。
在夢中,人們可能經歷許多未曾經歷過的災難,比如洪水滔天,比如山崩地裂; 在夢中,人們可以嘗試平日里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天空中飛翔,比如在深海中呼吸; 在夢中,人們可以穿越在任何有的無的地方,忽而在此,忽而在彼;在夢中,人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大聲哭泣,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 在夢中,人們可以自由幻想,天馬行空……
看過電影《盜夢空間》,竟將夢境可以拍成寫實般的藝術,進入夢境,造夢,穿行于多重夢境之間,盜夢,這無疑是一場奇幻之旅,甚至讓人分不清什么是夢境,什么是現實,就連看電影的旁觀者也要犯糊涂。
影片中主人公和自己的妻子均是造夢大師,他們沉溺于自己創造的夢境,在夢中的世界過了近五十年。妻子在夢境中流連忘返,不愿離去。主人公為了喚回妻子重回現實世界,在她心里植入了一個念頭,即她生活的世界不是真實的,然后他們一起以自殺的方式從夢中醒來。
但隨之而來的麻煩是,妻子心中的那個想法無法清除了,她認為現實世界也是不真實的,于是就約丈夫一起自殺,擺脫這個夢境,回到她心中的真實世界。為了迫使丈夫就范,她安排了相關的法律文書,讓警方相信是丈夫殺了她。主人公無法阻止妻子的自殺,只好開始了逃亡,有家不能回。
《盜夢空間》只設置四重夢境,便已光怪陸離,變幻莫測。而《列子》“夢分人鹿”所展示的夢境,更是莫測難辨了。
“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此章夢中六個人物交織,并非是真的夢的內容,而是通過故事說明,詠嘆世事無常,如夢如幻。夢里假,真真假假,假作真時真亦假。
莊子夢到自己是只蝴蝶,栩栩如生。醒來后,他就迷惑了:“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到底哪個是真實的呢?”這個故事意味深長,其中所蘊含的空靈意境和人生的荒誕感,成為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標的。
佛典里常常用夢來比喻世間萬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生滅心產生的都是有為法,有為法都如同做夢,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佛經講,我們這一生,無論富貴貧賤,壽命長短,本質上沒有差別,都是無明大夢。
我每晚都會做夢,有的記得很清楚,有的醒來后就忘了,為了避免遺忘,我會記下一些特別有趣或者特別難忘的夢。
我夢見過自己變成了旅行者一號,在茫茫宇宙里漫無目的地飛行,眼前一片黑暗混沌,我攜帶著的唱片似乎無法播放,漂游著、漂游著,呼吸開始變得困難,身體也不受控制,慢慢陷入了無盡的深淵之中。然后,夢就驚醒了。
我夢見過懸崖邊上行走,還爬到了一座很高的山上,小心翼翼,怕墜落。我夢見過拯救世界,手撕惡魔,可能是睡前看了哈利波特的緣故。我很少夢見過最想見的那個人,卻經常夢見熟悉的地方。我夢見最多的是在荒山野嶺行走,在懸崖上攀爬。我夢見過最不可思議的是,心痛的感覺,流了淚,想哭哭不出,傷心到極度。然后,醒了。
夢,有美夢,有噩夢。陷入美夢之中的人倍感享受,舍不得清醒。陷入噩夢之中的人驚慌失措,拼命想逃命。
鹿菇涼送了我一個捕夢網。用樹枝編一個圓圈,用皮革繞著圓圈把它包起來,然后用線在圓圈中繞出一個網來,圓圈的一端掛了一些羽毛。網的中間有一個圓洞,捕獲美麗的夢幻。我愿意相信,夜晚的空氣中充滿著各種的夢幻,只有捕夢網能將夢過濾,把他們帶入美麗的夢鄉。而惡夢會被困在網中,并隨著次日的陽光灰飛煙滅,消失得無影無蹤。
其實我們會做夢,夢見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節,只是因為,他們一直在我們心里。
若是夢無止境,生活便和夢境融為一體了。李煜說,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納蘭說,欲話心情夢已闌,鏡中依約見春山。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李太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種種似幻似真的際遇,不就是因緣嗎?
人生也是因緣際會,人生亦如夢。這樣想,每一個當下都更加有意義,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