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治”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葛優(yōu)躺”,但對于實行“臥治”的公務(wù)員還是要很有些資本的。
第一,要有可管之人。
要想“臥治”,不能處在一線服務(wù)崗位,必須要有可管之人。若是處在一線崗位,那各項事情都得親力親為,怎么可能“臥治”?
蘇軾的弟弟蘇轍被貶到一個地方做酒鹽魚官,他一個人在衙府門口沽酒賣鹽稱魚,一天下來,累得回家直接躺倒,根本不存在“臥治”的可能性。因此,想要“臥治”必須要住在管理崗,哪怕只管理兩三個人而已。
第二,要明己之責(zé)。
《漢書》里講了漢宣帝時候的宰相丙吉,在大街上走的時候遇到了百姓互相斗毆,他卻徑直走過去,并未過問。他遇到了一個人追趕牛,而那牛卻喘著氣在跑,丙吉就停下來,問問那人追著牛跑多久了,為何牛會氣喘吁吁。
他這樣做,表面上看來是毫不稱職,不關(guān)注百姓生死,反倒是更加關(guān)心動物的生活狀況,簡直令人匪夷所思。其實這恰恰是丙吉明白自己的職責(zé)所在:街上有人打架斗毆,只需要去責(zé)問相關(guān)負(fù)責(zé)人員,不需要直接過問;看到街上有牛喘氣,這可能是節(jié)令失和所致,而宰相的職責(zé)關(guān)鍵在于調(diào)和陰陽,因此丙吉特別關(guān)心。
丙吉作為宰相,明確自己的職責(zé)范圍,不越俎代庖,每個人都各得其所。
第三,要能容人之過。
宋代有個呂蒙正就是代表之一。他剛升任副宰相那會兒,和同僚們正在商議事情,有一個官員打窗戶旁邊經(jīng)過,脫口而出“是小子亦參政邪?”,大意就是呂蒙正這個窮小子也居然有資格在朝廷中參政議政?一般人聽到之后估計隨即走到門口,把那個人糾出來暴打一頓,若是對手體格過魁梧,至少也是大罵一場方才解氣??墒菂蚊烧驼娴氖窃紫喽抢锬軗我粭l船,他當(dāng)時繼續(xù)和同僚們商議,直到一位同僚憋不住了,說道:“我明天去查查經(jīng)過窗口的都有誰,看哪個人如此出言不遜!”哪知呂蒙正卻說:“不,你不要打聽出來,一旦知道這個人的名字,我就永遠(yuǎn)不能再忘記了?!?/p>
瞧,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好宰相胸懷就是這么寬廣。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肯定是直接揮舞拳頭了。
第四,要有識人之才。
話說這個識人之才也不容易啊。大家都長得一個樣兒,倆眼睛倆鼻孔,怎么就能看出來一個人與眾不同呢?可有些人就是有這個能力。
三國時期有一個崔琰,就有識人之才。
崔琰和司馬朗很要好,是好朋友,司馬懿是司馬朗的弟弟,那個時候還是小鮮肉一枚,小男孩一個,可是崔琰卻對司馬朗說:“你的弟弟,聰明誠實,剛毅果斷,英氣逼人,絕非是你能比得上的?!焙髞硭抉R懿果真是很牛,比諸葛亮大兩歲,但諸葛亮享年53歲,而司馬懿享年72歲。雖然諸葛亮那一次使用了空城計,嚇住了司馬懿。但司馬懿活過了曹操,活過了曹操的兒子,還活過了曹操的孫子,最終被追封為晉國開國皇爺爺。崔琰早就能看出司馬懿的不同凡響,真不容易。
第五,要能急人之困。
晉代有個王蘊,他在做吳興太守時,遇上了災(zāi)荒之年,他沒有再等待層層上報,再等待皇帝批準(zhǔn)賑災(zāi),就直接開倉放糧?!敖癜傩锗蝗?,路有饑饉,若表上須報,何以就將死之命乎!”其他人認(rèn)為不妥當(dāng),他拍拍胸脯,自己一人承擔(dān),并認(rèn)為即使是因為違規(guī)操作丟了烏紗帽,也沒啥遺憾。
? 一個處于管理崗位的公務(wù)員能容人之過,有識人之才,能急人之困,可以考慮“臥治”了。
? 當(dāng)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你的上司也具備一些素養(yǎng),如果他壓根不知道“臥治”這種方法,只以為下屬每天加班到深夜才是盡職盡責(zé),那就不要妄想“葛優(yōu)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