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每一張圖作者親自拍攝,后期
"你說 我出家這么多年,見過佛沒有?我并沒有!我只不過見到的是佛像。”
“佛是什么樣子,我認(rèn)為佛教所說的,眾生皆可成佛,每一個人都是一尊未來佛。”
“但是 ? 為什么出家,一是信仰,二是自己選擇的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所以說 ? 作為一個僧人來講,這一生只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自己解脫,第二個是幫助他人解脫。"
? ? ? ? ? ? ? ? ? ? ? ? —來源于《城市微旅行》
佛教又分為大乘和小乘之分。大乘一心渡人,不食肉喝酒,小乘但求自渡,不求度人是允許吃三種“凈肉”。
但是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永恒的,沒有什么是不可擊破,變遷太快,浮躁太多,不能安詳擁有一顆心,痛苦的歷程會讓你無法掙脫。
很久未聯(lián)系的一個朋友,突然微信發(fā)來幾張圖片,是一個和尚,正在喝酒,吃肉,雖然這種事情很常見,已經(jīng)不足為奇,且道濟(jì)和尚也曾說:“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所以又何不可?
接著他說和尚在高談闊論如何泡妞,我卻打趣調(diào)侃一句:整好你可以取取經(jīng),你這百年孤寂寡人,別還不如花和尚,他立刻糾正,說:“錯,他是一個法師,有名有號,這是下山來拉贊助想擴(kuò)建寺院,覺得一千多平方寺院還是太小,做著不舒服。
一瞬心里反感更加增加,佛學(xué)說: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難道這些只是用來度化凡夫俗子?吃齋念佛甚長,就是想在滾滾紅塵里“特立獨行”讓自己更“鶴立雞群”?
又吹噓剃度一人可以私收紅包幾十萬,難道是可以免去剃度之人打坐修行,直接可以上升為大師可通圣人?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讓自己有良好的德行,或沉于一種自己清凈世界結(jié)束虛幻無常生死輪回,他的劣根還在,紅塵未了,真的可以做好一個和尚,而不是污染清凈之地?
當(dāng)時我們開了語音,和尚正得意講著自己的豪車,新購的浪琴手表,特鄭重強(qiáng)調(diào),一般人是不會和他們喝酒吃肉聊女人的,因為想要和他交個知心的朋友?
哎,瞧,多么會推心置腹,又虔誠的僧人,不知道你做了大師以后,你的信仰是否改變,到底想要達(dá)到什么境界。跪拜佛主念經(jīng)心里是否想入非非?
道濟(jì)大師說的“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這句話很流傳,卻也有下文“世人若學(xué)我,如同進(jìn)魔道”寓意:學(xué)我者下地獄,謗我者可成為圣人,多少人借著前半個句,勸慰自己,忘記真佛法的存在貪戀口腹之欲,打著佛家幌子裝模作樣,性德和修德如氣泡不可觸碰,炸裂后連幻影都虛無。
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網(wǎng)絡(luò)無國界,消費個性化,娛樂項目層次不窮,沖擊著人們神經(jīng),渴望的物質(zhì)欲望填不滿,郁郁寡歡,可知: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過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著為什么會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為總是被種種外在的事相鎖迷惑,總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于肩上的擔(dān)子越來越沉重,以至于連步子都邁不開了。
又如之前和尚,站在想要擴(kuò)建寺院角度,這其實是好的一種狀態(tài),實為寺院和尚們一種積極樣貌,是一種將佛法的智慧傳遞給更多大眾,讓越來越多人認(rèn)知佛,而不是被電視劇,電影里偏面代入:
1.和尚整體打打殺殺,飛檐走壁。
2.不能喝酒,吃肉,吃了會下十八層地獄。
3.頭上沒有戒疤修為不夠,穿著假僧袍迷惑大眾。
4.拿著手機(jī)和尚是假和尚,和騙子。
去過一些寺院,所感受的到寺院就是嚴(yán)肅,清凈,無塵,大多數(shù)和尚是不修習(xí)武術(shù),更多時間是誦經(jīng)念佛,尤其豎耳傾聽佛經(jīng),會讓嘈雜心思平靜,甚至覺佛經(jīng)如天籟,悠悠聽著一天都不膩煩。
喝酒吃肉這事情其實是沒有規(guī)定的,只有漢傳佛教的僧人不可以,如,臧教,南教,斯里蘭卡,印度的和尚是可以吃肉的,漢佛教吃素的由來還是很久遠(yuǎn)到以為梁武帝皇帝提倡的。
至于 ? ?戒疤:1983年12月中國佛教協(xié)會理事做出了《關(guān)于漢族佛教寺廟梯度傳戒問題的決議》。該決議中說:受戒是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后一律廢止。”新受戒的僧人,頭頂不會再也不會有戒疤了,不要再被古劇蒙蔽了思想。
我見過說英語溜到飛起的和尚,不差于英語高材生,這是為什么?因為與時俱進(jìn),他們除了誦經(jīng)念佛,需要外出交流,弘揚佛法,對于世界求知欲和自身信仰而做出貢獻(xiàn),電子產(chǎn)品也是他們最好的工具,寫博文,做解答開拓一個新領(lǐng)域讓更多人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
對于,開著所謂豪車,帶著浪琴手表,侃侃而談泡妞技巧和尚卻展現(xiàn)了人最丑陋一面,貪婪,攀比,炫耀,不同時代,不同的價值,不同的人生觀,世界千變?nèi)f化,如若朋友還可以遇到他,替好奇的我代問一句:他的信仰是什么,念經(jīng)又是為了什么?卻也得出,他,并不是一個得道高僧,修為差之千里。
亦如,生命短促,擁有一顆安詳心才能去追求我們所有達(dá)到的目標(biāo),過激反應(yīng)和手段都失去了平和,所以做人必須要有節(jié)制,節(jié)制就是抵制誘惑的力量,要學(xué)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來行走在這個迷惑叢叢的地方,生活才有幸福感。
? ? ? ? ? ? ? ?最后一圖為寺院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