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有個朋友辭職了。
辭職前他在一家頗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公司商業類采編記者,這一行他干了五年,從一個什么都不懂得門外漢摸爬滾打升到部門經理。
工作員應他常常有機會接觸到一些成功的創業者,和他們聊一些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多是些創業心得,和坎坷故事。
激情澎湃的故事挺多了,連帶著自己也有了創業的想法,于是趁著干死人員變動期,他提交了一份辭職申請,瀟灑走人,自立門戶。
走后半年,一個曾經與他共事的小伙聽說他自立門戶也有了自己當老板的想法,這個想法隨著朋友創業還算順利的好消息愈演愈烈,沒過多久,也遞了辭職信投身創業大軍。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朋友東奔西跑算是在業內勉強站穩腳跟,像模像樣慢慢走上正軌。
那個跟著他激情辭職的同事卻沒什么讓人欣慰的好消息;摸索了大半年撐不下去了,大受打擊,消沉了幾個月,最近正在為生計找新工作,他決定回歸上班族。
因這個同事幾次打電話給朋友,敲好相聚,閑言碎語里聽聞了一些情況。
席間有人調侃起朋友,“你這挺講義氣啊,混得不錯能跑橄欖枝了!當喊一聲伯樂。”
說罷我們大笑,維度朋友聽了苦笑,嘆氣又搖頭,好奇之下追問,朋友盡是無奈。
“我這個前同事說是要創業,實在是毫無準備,先前恰好手邊有關系,想著都不容易幫一把,牽線搭橋拉關系,結果他那邊一灘糊涂水。
仔細一想,當初在公司時也不算是個有想法的能力強的,如今這樣也不奇怪,沒點看家本事就想著飛黃騰達,哪兒能行呢?”
聽他這樣說大家紛紛勸道,“那還是少沾此等事,橄欖枝沒遞成,惹了一身不快堪堪消耗自己。”
朋友這件事不禁讓人想起先前網上一個職場小段子。
一個員工向老板請辭,準備找份更高薪的工作。老板翻看了他的業績匯報表,只問了他一個問題:
有條毛毛蟲,它要去往理想國,通往理想國的路上他必須度過一條河流。這條河上沒有船也沒有橋梁,他要如何過河呢?
員工奇怪于這個發問,但還是想了想耐心回答道,“借用河邊的樹葉,木頭之類,搭乘過去。”
老板搖搖頭,“河邊什么也沒有,沒有任何輔助工具。”員工疑惑不已,反問道,“那應該怎么辦?”
老板回答,“靠他自己,蛻變成蝴蝶的那天,就能飛過去了。”員工聽后恍然大悟,十分羞愧,要回了自己的辭職信。
不錯,在這個比喻里,此岸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
我們向往的更高更好的地方,正是蝴蝶想去的彼岸理想國;
而橫在兩者之間的河流是我們需要跨越的轉變艱難期;
樹葉、木頭這類輔助工具是關系,人脈。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想要過河到達彼岸,樹葉木頭是不存在的,我們沒有通天的關系,沒有靠譜的人脈,沒有貴人幫襯。
想要到達更好的平臺只有靠自己,如同這毛毛蟲一般,歷經苦難磨練,蛻變成蝴蝶,在擁有會飛的能力之后,靠能力往上走。
講道理每個人都懂,然而現實中太多人都和激情辭職的同事小伙一樣,受他人成功信號的影響,自我膨脹,完全忘記審視自己辭了職是否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們常常為了別人的成功的故事激情澎湃,過高個估計自己,被激進蒙蔽雙眼,失去判斷的理性。意識斗志昂揚草率辭了職,辭職之后才發現,工作幾年,似乎除了忙里偷閑的老油條做派什么也沒學到,甚至于來到大平臺面前,手足無措,連塊敲門磚也沒有。
辭職不一定是壞事,或許反而成為轉機。但在辭職前,理性估量自己的能力,踏實充電提升自己顯得格外必要。
人才處處有用武之地,黃金即使在鉆石堆里也是獨一無二,這也就是為什么真正有能力的人,從不擔心自己無處可去。
如同鼎鼎有名的高管陸奇,從微軟到百度,離開后依然是各大公司爭相搶奪的香餑餑,唯恐花落別家。
說給每一個渴望成功但還在看似平凡的職場泥潭里掙扎的人;
辭職時的能力,就是你和人才的差別。
毫無理性的激情辭職必當慎重,因為它帶給你的多半是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