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討厭歷史,開始不喜歡讀國內的書籍,但幸運的,國人又把我拉了回來。我是先看三毛的書再看張愛玲的。認識她倆卻是在另一個作者的作品中知道她們。
讀完她們的作品,總讓我覺得三毛和張愛玲像極了古時的李白杜甫,一個浪漫主義一個現實主義。三毛總是把浪漫寫得肝腸寸斷。張愛玲總把現實寫得支離破碎。今天我把我看見的她們寫一寫就好。
我想象著的三毛,一襲長裙,披散長發,笑靨如煙,眼角折皺,腳穿草鞋,浪跡天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想象著的張愛玲,一緞旗袍,盤起發梢,冷漠處世,高傲待人,赤腳行走,隱身人中,一蓑煙雨任平生。不知道為什么,我喜歡她們兩個人。一個用文字敘述了平生所見,真誠待人;一個用文字寫盡了世俗愚鈍,字字見血。我怎能不愛!我常常在想如果她倆認識,會是怎么樣的沖擊對方的認知,于是我找很多寫她們的文章,其中,太多評論讓人大失所望,我還是寧愿待在她們的作品中品味孤寂和無奈。
其實張愛玲和三毛是一樣的人,只是她們表達方式不一樣。
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 ?張愛玲說“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她們都是執著于當下!她們都是活在此刻!只是三毛對于未來有著過多的期待,只是張愛玲對于過去有著過多不甘,更多的是她們是向著現在的自己靠近。
張愛玲說“諾言的諾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無心的。” ? ?三毛說“如果你給我的和別人的一樣那我就不要了”——對于愛情,她們更是認清了自己要的是什么。張愛玲更多是明了愛情的本質,三毛更多是愛上愛情的本身。也因個性所然,她們在這上面遭到太多非議。
因為暢讀了逐字逐句的文章,我更多明白的是她們的孤寂,她們都為自己上了一把鎖,三毛鎖上了一切不真誠,張愛玲鎖上一切不現實。知道她們都是過得很累的人,張愛玲終其一生尋不到一個真的心疼她的人,三毛的幸福又那么短暫隨風消散。如若能與你們談論,我會不會是哪一個你們筆下的人物。又不知你們會如何把我寫得飽滿。張愛玲肯定會用她獨特的女性視角、細膩而尖銳的筆觸、華麗陰郁的寫作風格,把我寫個透明,三毛也肯定會用率真熱烈,在滄浪中選擇桃花源,揀了花朵,還要示于人看的寫作風格把我寫個明了。唉,每每深讀一文,神入其景,不得自拔。
我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寫出你們的影子,而我最開心的是莫不過歸來我國文化的懷中,今時今日再看歷史還是那么厭倦,卻讓我發現更多好玩的文字。而也見到不喜歡的文章。不管如何,三毛和張愛玲的書藏在書柜之上,偶爾翻起,是最真的夢,微笑淚沾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