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歷闖過第一關后,你就該全力以赴準備沖向第二關——筆試了。
你可能會說,既然敢去應聘,以我的能力還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筆試?
哎?說不定你真折在這兒了!我還真不是嚇唬你!
Part 01
小梅是今年的應屆研究生,高考的時候她是以670分的高分被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學錄取的,大學時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直接保送本校的研究生!
研究生就要畢業了,小梅想找個穩定的大型國企去工作,要求不算高呀!
投了一份簡歷很快就得到了筆試通知,這本來也是預料之中的事,一點兒都沒激動。到了筆試的那天收拾了一下考試用具,非常淡定地直奔考場了。
考試結束后她是一肚子氣回家了,一看就是沒考好呀!這是怎么了?
小梅說:“不是崗位應聘嗎?我報的這個崗位跟我學的專業非常一致,考試也應該考專業知識呀,可是考試題我從來就沒見過!有一道題是這樣的:在一個屋子里,點燃10根蠟燭,風吹滅了兩根,過了一會,風又吹滅了一根。為了防止風再把蠟燭吹滅,主人把窗戶關了起來。此后一支也沒有被吹滅。請問最后還剩下幾根蠟燭?這是什么考試題呀!不是從小學課本里找出來的吧?”
還有一道題是:有些教員也擁有了私人汽車,所有的大款都有私人汽車。因此,有些教員也是大款。然后下面列了幾個選擇項,問哪個推理與這道題類似?
小梅說:“我看著都差不多!就是知道哪個類似又有什么用呀?誰都知道這根本就不合邏輯!”
小梅繼續抱怨著;“為什么所有的題都不著邊兒呀!天文、地理無所不有!就算是科學家也不可能都會呀!世界500強企業就是這么選人的嗎?!還不如直接抽簽呢!”
你也測出小梅的筆試結果了吧?小梅落選了!
Part 02
企業考這些東西干嘛呀?考這樣的題怎么能知道應聘者適合不適合崗位要求呢?難道企業想要的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嗎?
大家還記得“洋蔥圈”模型吧?前面我們有個專題是專門介紹企業的選人標準的,企業的HR可不是傻子!
小梅說的這些考題都是考應聘者的認知能力的,因為認知能力與工作業績是密切相關的。
通過這個測驗,HR能評斷出一個人的組織、判斷、溝通和協調能力,也就可以推斷出應聘者能否在今后的工作當中取得更多的業績,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這個測驗叫做“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簡稱“行測”。
“行測”得分高的人往往腦子靈,反應快,效率高,邏輯好,要真是到了工作的時候他們很可能為企業“搶”到大單!
什么樣的應聘筆試要考“行測”呢?
“行測”一般是公務員入職或大型企業入職的必備考察項目,多用于大規模招聘的筆試環節。
Part 03
看來想考公務員或進大型企業就必須要過這一關了,那么怎樣去備考呢?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先了解了解它。
“行測”一般要考察的能力包括:數字推理、數學運算、語句表達、資料分析、事件排序、常識判斷、言語理解、演繹推理、選詞填空、圖形推理等。
比如小梅說的蠟燭那道題就是考察數字推理能力的,問最后還剩下幾根蠟燭?最后當然還剩3根,因為到最后都沒被吹滅的那7根都燃完了。
而小梅說的第二道題就是考察演繹推理能力的。
至于一些常識性的題,是考察應聘者的知識儲備的。
究竟會出哪種類型的題呢?跟要應聘的工作崗位有關嗎?這么多的題怎么備考呢?
不同的崗位招聘用的行測題是不同的。
公務員招聘主要考察語句表達、資料分析、事件排序、常識判斷、言語理解、演繹推理等;
銀行招聘主要考察數字推理、數學運算、選詞填空、圖形推理等;
專業性強的企業也會因招聘的崗位不同專門請專家編制行測題的。
準備“行測”時需要根據報考單位有側重地選擇一些題來做,也要結合自身的優劣勢,爭取做到強項不丟分,弱項不拖后腿!
另外你還需要大量閱讀,提高閱讀速度,多讀一些文字量大和邏輯性強的題目,如果題都讀不完想過關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行測”、“行測”,你究竟行不行呢?測一測就知道啦!